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美食家永不孤獨

信息來源於四川新聞網 / Cited from .newssc.org/暑氣還未消散,自存倉2013年不覺已經過去大半。上月底,新浪不失時機地先行選出2013年上半年度"10大好書",《鄧小平時代》與《古拉格》分列第一、二位,還有《出梁莊記》、《故國人民有所思》和《工廠女孩》等,都是嚴肅認真觀察社會、研究歷史的類型。懶散如我者,把書單從頭看到尾,光看書名就覺得:讀起來會好累。在書單末尾,我終於看到了這本我唯一看過、估計也是唯一一本我會喜歡的書:《孤獨美食家》。文/維拉32種食物32個故事今年1月本書剛剛出版之後,在某個推薦好書的微博上引用了書中的幾句話,我看了看就馬上去買了這本書。是哪幾句呢?記不得了,但當我拿到這本有著極淺極柔和的藍色封面的書時,翻開之後看到的許多句子,大約都可以讓我再次去買下它。《孤獨美食家》正是屬於我最喜歡的那類美食書籍———表面上講的是美食,貫穿始末的主線是美食,但我最終從字裡行間看到的,是那些與美食相聯繫的人們、是他們身後那一種種我從未經歷過的生活,以及催生了這些美食和人生的異域風情。在這本書里,我看到的是作者村上龍年輕時放蕩的生活與那些在他生命里穿梭而過的、形形色色的女人們,附帶他在世界各地吃過的美味、遇到的奇遇。食色性也,聰明的作者同時抓緊人性中兩大根本需求,再加入少許對獵奇心理的撩撥,寫出來的東西自然無比逗人。事實上,在看到《孤獨美食家》之前,我甚至從來沒有聽說過村上龍的名字,我只知道另一個中文發音與他同名的著名藝術家,那個畫繽紛花朵和蘑菇笑臉的村上隆。我在《孤獨美食家》的扉頁上開始認識他:1952年出生于日本長崎,1976年發表處女作《無限近似于透明的藍》,從此一舉成名,至今該書銷量已超過350萬冊。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他就與村上春樹並肩成為日本當代最受歡迎的作家。24歲,名利雙收,正是恣意輕狂的大好時辰,那些日子里,村上龍這家伙過得有多快意風流,大致可以從他刻意用平淡語氣和第一人稱講述的那些故事里看出來。嘖嘖,他真是絲毫也不掩飾自己曾經的放縱,坦然陳述諸多情愛往事包括細節。當然,《孤獨美食家》的好處,肯定不是因為那些略顯少兒不宜的內容,而是作者嫻熟優雅的文筆與他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書里講了32個故事,每個故事的名字都是一種食物或一道菜名,有比較特別的羊腦咖喱、高麗菜葉包鴨肝醬、馴鹿肉、烤魚鰾;也有非常普通的冰激凌、熱狗、壽司、蛋包飯……陽光下悲傷的熱狗往往,最簡單的食物有著最令人難忘的故事。比如熱狗。村上龍在紐約看網球,訂了最貴的雙人包廂,入座時,他發現一位穿著皺皺巴巴黑色禮服的老人占了自己的位置。看到包廂主人到來,老人又跑到其他包廂去蹭座位,沒過多久就要被保安趕走,因為他只買了最便宜的座位票。村上龍起了惻隱之心,邀請老人和他同坐。老人買了兩個熱狗,給他一個表示感謝。熱狗里夾了很多切細的高麗酸菜,滿滿的芥末幾乎蓋住了番茄醬。村上龍問老人:"你不覺得看運動比賽時,熱狗特別好吃嗎?而且要在大太陽底下。""配上冰涼的啤酒。""對啊。"然後老人告訴了他自己的故事:20多年前,他拋下家里的妻子,從羅馬尼亞來到馬賽,在那裡認識了一個芬蘭女人,和她生了一個兒子。然後這一家三口來到紐約。他們曾經一起去過一次洋基球場,三個人一起吃熱狗。那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吃熱狗,"香腸、麵包、番茄醬和芥末在嘴里混合一起的味道,簡直妙不可言。"他一直開出租車,自那以後,只要經濟稍微寬裕點兒,他們一家就去洋基球場吃熱狗。村上龍問他,現在還去嗎?老人垂著眼睛說:我太太死了。兒子呢?他一言不發搖搖頭。看完第一場比賽後,老人就起身離開了,和他握手時,村上龍問他:你喜歡打網球嗎?老人說,不,我討厭網球,但我兒子喜歡。原來,老人只是想來看看,網球到底是怎麼回事,然後吃上一隻熱狗。蔚藍海岸最美的人聲還有的故事,食物和人都很不尋常。比如《罪惡的料理》那一篇,村上龍和一位日本知名作曲家住進蔚藍海岸上的一家豪華酒店里,為一場時裝秀構思。那位作曲家有個怪癖:聽不得外界任何自然的聲音,一天24小時都要帶著防水耳機,把自己關在自己的聽覺牢籠里。這真是聞所未聞。所幸,酒店里由比利時主廚指揮的廚房,提供了無懈可擊的新式美食,征服了這位作曲家。先是他的胃,然後是他的心,最後,是他的耳朵……住進酒店的第四天傍晚,走向餐廳的路上,作曲家停住腳步,主動拿下了耳機,說"我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人聲。"他指的是從餐廳傳來的聲音,"享受著這個世界上最高級的美食,安靜而滿足交談的英語、法語。德語,柔和地交織在一起。"村上龍也聽見了,並用驚人細膩和優美的文筆描述了這種感受:"我覺得好像氣泡一樣。那是發酵而成的氣泡,不會湧現,也不會破裂。宛如放在巨大容器中迷你倉新蒲崗果實垂下濃汁,然後同時發酵,瞬間冒出數萬個氣泡時所發出的聲音。"這種文筆在他描述對美食的直觀感受時,特別厲害。比如他和一個剛剛認識的、來路不明的日本富豪在巴黎的銀塔餐廳吃鴨肉,鴨肉是放在"血和骨髓醬汁"上端上來的,"我們默默無言地吃著,感覺不是將鴨肉放進嘴里,而是把取出後忘記放回去的內臟的一部分送回自己身體里。"比如他回憶自己在印度吃過的羊腦咖喱。"白色的羊腦在舌頭上涼涼的,咬破羊腦表面的薄膜,頓時有一種優質橄欖油和濃縮牛奶混合的味道在嘴里擴散,消除咖喱的刺激,但不是真正的消除,而是用一種果凍狀的膜,將味道和香味封存起來。"也有人令他魂牽夢縈仿佛只有一次,村上龍對正在陪伴自己、同時也注定將很快離開他的女人感到不舍。還是在美麗的摩納哥,在蔚藍海岸,他們在漸漸四合的暮色中一起用餐。餐廳面向花園。"我喝開胃酒時,欣賞著地中海明亮的波光;當我吃著生火腿、番茄、蘆筍和莫薩利拉奶酪的色拉,享受著湯的時候,橘色蔓延在海面上;當我醉心于淋在魚貝類上的比斯開醬的性感香氣時,空氣終於從淡粉紅轉變成深紫色;當我大啖松露小牛肉,啜飲波爾多葡萄酒時,夜色才開始籠罩周圍……"他和她之前在機場巧遇,帶著輕鬆的心情逢場歡愛,卻在即將結束相處時,發現彼此的感情有些無法自拔。那幾天里,她每餐必點巧克力慕斯。這個名叫"巧克力慕斯"的故事,是書中第30個故事。隔了一個故事後,在最後一個故事"普羅旺斯魚湯"中,村上龍再次想起了她。他去馬賽品嘗著名的普羅旺斯魚湯,"那是日本所沒有的魚,並不是用湯燉熟的,好像只是稍稍蒸了一下。魚肉雪白,油脂仍然留在魚身上。當魚肉吸收了湯汁,放進嘴里後,馬上就溶化了,離開魚骨的魚肉在湯汁中,再度獲得重生。"暮色漸漸逼近,普羅旺斯魚湯讓他遠離了悲傷。回到酒店後,他打給那個女孩,她說,她也在等他的電話。掛上電話後,他想到:人們年紀越大,就越害怕感傷。因為,無可挽回的時間越來越多了。然而,也會遇到令我們遠離感傷的東西。比如說,普羅旺斯魚湯。普羅旺斯魚湯中凝聚了海洋的芳香和勇氣。這些美食書籍也很精彩《為國王們烹飪》伊恩·凱利 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安托南·瓦萊姆(1783-1833),法國歷史上最優秀的廚師之一。他生活的年代,是法蘭西第一帝國、英國喬治王朝和俄國"戰爭與和平"的年代,是一個充滿傳奇和享樂的年代。、這個出生在巴黎窮人家的孩子,從糕點師起步,靠著自己的才華與努力,掌管帝王們的廚房。正是從他開始,出類拔萃的廚師開始擁有尊貴的社會地位。剛翻開第一頁,我就被牢牢抓住了:愛爾蘭貴族摩根夫人受到法國最富有的羅斯柴爾德夫婦之邀,去品嘗安托南·瓦萊姆操辦的盛宴。主人公在宴會前12個小時出場,從采買食材開始,一步步有條不紊地完成一場繁複浩大到我們根本無法想象的宴會。更令人感慨是的當時廚房里的辛苦和危害:到處是熊熊燃燒的木炭,門窗卻要在最熱時緊閉一小時,為了保證盛入盤中的菜肴不會冷卻。一代名廚就這樣長年累月地浸泡在一氧化碳里,年僅50歲便去世了。《廚師之旅———尋覓世上最完美的飲食》安東尼·伯爾頓 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作者是位美國廚師,而且是位很善於寫故事的廚師。他的首部非小說類作品《廚室機密》非常暢銷。借著這本書的熱乎勁兒,聰明的伯爾頓趁熱打鐵,建議他的編輯:讓他周游世界,遍尋最有特色的美食。真是個讓人羨慕嫉妒恨的差事。伯爾頓從湄公河畔開始,跟越戰老兵一起吃烤鴨;他去葡萄牙的一個小村子,從頭至尾目睹一頭豬被殺掉並被做成好幾頓大餐的無數道美食的過程;他在摩洛哥的沙漠里跟當地人一起扎著油乎乎的雙手吃烤全羊;他也在藝妓的陪伴下,吃最雅致的懷石料理,並不斷出洋相……在這本書里,對美食本身的描寫並不算多,吸引我的主要是作者這一路遇到的形形色色人物,輔以活潑生動、有些故作誇張的寫作手法,確實是五光十色,引人入勝。《無盡的盛宴》露絲·克雷爾 編新星出版社1941年1月,厄爾勒·麥克奧斯蘭德創辦了著名的《美食家》(Gourmet)雜誌。這本月刊從此在長達60多年的時間里,成為美食烹飪類出版界核心刊物,地位大約相當于美食界的聖經。2002年,為慶祝雜誌創刊六十周年,雜誌總編輯兼暢銷書作家露絲·雷克爾帶領她手下的編輯們,瀏覽了龐大的雜誌檔案,選出最精華的40篇文章,匯集成了這本迷人的作品。在《無盡的盛宴》中,曾經為《美食家》寫過專欄的作家們,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藩籬,帶領讀者重溫在世界各地品嘗過的特殊食物和奇妙經歷。光是看看目錄,就夠我浮想聯翩:巴黎美食報告、戴莫爾皇家糕餅店、龍蝦之夜、阿拉伯的野餐、秋葵濃湯狂熱、瑞士的三間小餐廳……《美食家》雜誌于2009年停刊———在68歲高齡。夠了,已經算得上是壽終正寢、功德圓滿的結束了。 (絲柏)迷你倉出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