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全國版) - (以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管理創新 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課題組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存倉推進鄉村社會治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提供平台、載體、項目和抓手,使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治和教化功能落實在具體的政策操作平台之上,與社會管理和經濟發展結合起來。雲浮是禪宗六祖惠能的故鄉,客家文化的集聚區,人文底蘊深厚,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如何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治理功能,培育富有活力的基層社會組織,調動村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創新農村基層管理體制就成為現實需要。雲浮市委準確把握這一現實,抓住創新發展的歷史契機,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組長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管理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從而找到了破解農村社會管理難題的抓手,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形成"官民共治"的新型鄉村治理體系面對農村發展主題變換與治理格局不匹配的矛盾,農村迫切需要建立一種能夠有效完成新任務的基層治理模式。一方面,需要在新的環境和條件下實現鄉鎮政權事權與財權的統一,完善提升基層政權的行政能力和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在發揮鄉鎮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激發鄉村社會內部的活力和創造力,使各種社會力量在協同合作基礎上實現共治。第一,創設自然村鄉賢理事會,有效整合社會治理力量。當前,農村的現代化水平較低,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加之大部分有思想有能力的農村精英外出務工,鄉村本土現代組織資源比較缺乏,而大量的外出和本地鄉賢卻有參與社會管理的能力和積極性,是發展民間組織可資利用的現成社會資本。2011年6月,在"廣東省農村綜合改革示範縣"雲安縣,以自然村為基礎,試點�動培育和發展鄉賢理事會。自然村鄉賢理事會堅持村民自治、補位輔助、規範管理三原則,是以參與農村公共服務、開展互幫互助服務為宗旨的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的農村社會組織,其成員主要是具有獨立民事責任能力的經濟文化管理能人、老黨員、老幹部等有威望、有能力的鄉賢和熱心為本村經濟社會建設服務的人士;其產生方式是自然村(村民小組)推薦提名,經村(社區)黨支部審核,由自然村(村民小組)公佈後確認成為理事,並由理事會議選舉產生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其主要職責是協助調解鄰里糾紛、協助興辦公益事業、協助村民自治,彌補農村基層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不足。自然村鄉賢理事會為探尋農村綜合改革提供了一條新路徑。其一,在社會管理新格局下,黨政主導與農民主體是農村社會治理的"兩翼",不可偏廢。鄉賢理事會在同級黨組織、政府、村委的正確領導下,讓群�在"共謀、共建、共管、共享"中,增強了農民管理村莊公共事務的能力。其二,傳統守望相助、團結和睦的規則意識和宗族、鄉約等民間組織在現代社會仍有一定影響,是培育農村社會組織、實現群�協同參與的重要資源。其三,現代鄉賢接受過現代化信息的影響,有利於提高農村的建設水平、管理水平與農民的思想意識水平。鄉賢構成的網絡是農村發展最重要的社會資源,在農村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四,加強和創新農村管理,必須為民事民治作用發揮提供載體。有載體,民事民治才會有抓手、有方向。第二,搭建外出鄉賢網絡,促進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我國鄉賢文化源遠流長,鄉賢是古代鄉村自治的中堅力量,在傳統社會治理中發揮過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雲浮市籍約有外出鄉親近百萬人,大多數分佈在珠三角發達城市。為充分發揮外出鄉賢的巨大價值,彌補農村社會資源短缺,雲浮市採取"聚人心,營造鄉賢反哺環境"、"搭平台,外聘鄉賢村官鎮長顧問"、"培載體,豐富鄉賢參與形式"、"建機制,緊密與鄉賢溝通聯繫"、"給榮譽,增強鄉賢奉獻幸福感"等措施,充分發揮鄉賢在促進社會建設及管理中的作用。第三,建構"向下給力"機制,營造鄉賢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培育農村社會組織,離不開寬鬆的環境、配套的措施。雲浮市創新社會管理機制一大舉措就是組織重構,實施鎮級大部制改革,實行"以事設崗",並組建"三辦兩中心"統攬全局,重點解決組織建設、環境建設、農民增收、社會管理、民生服務等五大問題。在實行鎮級大部制的基礎上,簡政放權,實行鎮級三權擴充,包括擴大鎮級事權,將14個縣直部門的72項職權下放鄉鎮;增加鎮級財權,逐步提高鎮級稅收返還比例,最高給予超增部分100%的獎勵;強化鎮級人事權,使鎮黨委對配備鎮班子副職有推薦權,個別鎮班子成員有建議權,鎮幹部工作問責有處理權,通過放權給民間組織發揮作用留出空間,通過三權擴充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與此同時,雲浮市建立縣鎮村(社)三級社情研判和農情研判機制,成立社情民意咨詢機構,定期或不定期邀請社會資深人士、"兩委員一代表"、專家學者、熱心社會公益代表資政建言,實現管理的透明化、常態化。夯實鄉村治理的社會基礎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創新農村社會管理離不開對鄉村社會的重建。鄉村社會重建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基層社會"、重新培育社區精神、提高社區發展能力的過程。在日益現代化的今天,農村社會仍然保留著傳統村社的遺風遺俗。培育社迷你倉精神推進鄉村治理,使自然村(組)這個歷史悠久、積澱深厚的自治載體得以真正回歸,可以在不經意中"惠而不費"地幫助政府實現治理目標。第一,以傳統的民事民治理念充實村規民約,完善農村社區管理制度。雲浮市從傳統倫理道德文化入手,歸納、提煉、總結民�在廣大農村社會中具有影響力的傳統倫理觀念,並轉化為鄉規民約,使傳統道德成為村民自覺的行為規範,促進傳統道德約束與村民自治有效結合。至2012年9月,全市制定村規民約3904個。其中的典型是雲城區安塘街下白村,其村規民約來源於歷經500多年的陳氏家訓,融入了體現社會進步和現代文明的新元素,逐步形成現在的下白村村規民約,涵蓋了村領導小組選舉、村務議事、財務管理、福利分配、廠場管理、村容村貌管理、治安聯防、志願服務等方面,是村務管理的基礎。第二,利用鄉村傳統倫理文化資源,強化文化認同和教化功能。對於本地人來說,源遠流長的村志村史、傳統舊物,其潤物無聲的教化效果,往往勝過華麗的博物館、紀念館,也勝過宏大敘事的道德教化。雲浮市在農村治理中,比較注重組織修撰村史、村歌、村民榮譽榜等,取得了看得見、記得住、印象深、感染力強的激勵和教化效果。如云安縣石城鎮留洞村委橫洞村將村史、村歌、公德榜等張貼上牆,把1863年第一代村民遠遷而來的發展歷程及好人好事、重大事跡等進行了詳細的記錄,通過文化記憶的呈現,發揮了積極的教育作用。第三,弘揚和睦宗族的優良傳統,凝聚族群力量參與社會建設。同宗同祖,血濃於水,正確引導、合理利用這種宗親文化,使之形成強大的合力,就能順利推動社會的發展。雲浮市農村有不少大族大宗,通過凝聚宗族力量,為農村社會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雲浮市的做法對於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有啟發意義。第一,重塑社區內部的文化價值觀念,以降低鄉村治理的組織成本。要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必須重塑社區內部的文化價值觀念,以降低合作的組織成本。第二,促進社會建設及管理要抓住農村"熟人社會"特點。挖掘利用社區傳統文化資源,並結合當今我國農村社區生活的實際加以創新,重塑富有特色的現代社區精神,這既是當今農村社區文化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提升社區自組織能力的精神動力。第三,挖掘傳統文化治理資源,塑造社區精神和社區發展能力,離不開基層黨委政府主動創造條件,積極營造氛圍。探索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路徑和方式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鄉村社會治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提供平台、載體、項目和抓手,使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治和教化功能落實在具體的政策操作平台之上,與社會管理和經濟發展結合起來。一是搭建"理事"平台,讓鄉賢"理事"有抓手。雲浮市根據不同標准將自然村評為"自強村"、"自助村"和"基礎村",通過村自評、鎮助評、縣審核、市核定、發證書牌匾、長期公佈等程序,實施分類管理。自然村分類管理實際上形成了一個競爭激勵機制,引導鄉賢理事會組織理事參與自然村分類評選,增強了鄉賢參與社會管理的方向性、積極性。2012年,全市鄉賢理事會成員參加助評自強村、自助村、基礎村100470人次,激發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競爭性"以獎代補"項目,使後稅負時代建立在"一事一議"基礎上的幾乎失靈的農村公共品供給機制再次被激活。二是發展文化產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雲浮市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豐厚和特色經濟活躍的優勢,把歷史文化資源和特色經濟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資源;把文化產業作為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夯實文化傳承基礎。以禪宗六祖文化、南江文化、石藝文化等為引領,加快推進中國禪宗文化村、藏佛坑文化景區、神仙穀景區等項目建設,在推動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宣傳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三是創新誠信文化傳播載體,推進信用雲浮建設。雲浮利用被確定為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市的契機,結合"三打兩建"專項行動,加快推進信用文化建設。始終把建設信用雲浮貫穿于創新社會管理全過程,採取日常宣傳和集中教育相結合的形式,加強對公職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社會服務從業人員、學生等群體的信用培訓,把培養信用意識融入工作、生活、學習中,增強廣大幹部群�"有信者榮,失信者恥,無信者憂"的意識。還把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到信用村、信用戶的評價標準中,比如,對尊老愛幼、言而有信等傳統優秀道德行為給予加分,對打架賭博、借錢不還等不良行為給予扣分,甚至一票否決。有些村還制定對參與村集體義務勞動、熱心社會公益捐資等項目給予加分,使農民自覺向信用戶標準看齊,促進農村社會管理。通過推進信用村、信用企業建設、信用成長工程,使誠信文化落實到信用社會和信用經濟建設。四是建立長效激勵機制,推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管理常態化。《雲浮市道德模範評選暫行辦法》對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模範進行評選表彰獎勵。一是表彰道德模範個人,二是表彰道德模範家庭,三是表彰道德模範基層組織。本報有刪節(課題負責人:李宗桂 葉金寶)自存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