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贛南蘇區:一個“紅色貧困帶”的誕生
贛南或許可以試行"土地銀行"等創新,迷你倉進行土地流轉,為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提供便利。 ; 程宇航認為,贛南的落後是全方位的,要求中央的支持也是全方位的。一年前的6月29日,在紀念建黨91周年和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之際,國務院出台《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蘇區振興意見")。這被認為贛南蘇區迎來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為中國革命作出過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振興發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對全國革命老區加快發展具有標誌性意義和示範性作用;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發展,也是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的戰略需要。此前,贛南蘇區四周分別納入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珠江三角洲地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長珠潭城市群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而贛南蘇區一直處於國家區域發展優惠政策的邊緣地帶。由於戰爭創傷、自然地理等因素影響,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經濟發展滯後,與全國的差距仍在拉大,社會民生問題突出,部分革命後代生活依然困窘。形成了特殊的"紅色貧困帶"。造成蘇區長期貧困、經濟發展水平嚴重落後于鄰近的珠三角、福建、甚至中部地區的原因很多。如大型國企很少在贛南投資;地域條件先天不足,優勢產業沒有做好。而稀土等資源型產業處於販賣資源的初級階段,難以成為贛南蘇區經濟轉折的依托。其中,最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部分地方主要領導思想落後、保守。至今,"蘇區振興意見"已實施了一年,本報記者深入蘇區基層,調查蘇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真實情況。"振興蘇區意見"實施以來,除了中央加大了資金扶持外,蘇區自己落實的大項目並不太多。在研究者看來,在招商困難的背景下,蘇區或許可以借鑒江浙模式,扶持內生力量,釋放民間潛力。1. "紅色貧困帶"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程宇航研究發現,改革開放30年來,贛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斷擴大。"按照現在的標準算是危房了。"蕭學傳說。他正坐在自家的客廳兼餐廳里。房間只有7平方米左右,除了一台笨重的老款電視、一台小冰箱外,再沒有像樣的家具和家電了。蕭學傳18歲左右開始在江西贛南蘇區的興國縣煤礦工作,他和老伴的工資一個四五十元,一個二十元左右。1976年,兩人省吃儉用蓋了這棟小樓,上下各三間,下層是磚木結構,上層是土坯。1986年,蕭學傳提前退休。現在,他每月退休金1800多元,而2013年前,才1000多點。77歲的蕭學傳有糖尿病,一個月要花幾百塊吃藥。蕭學傳的老伴原來在鎮辦企業,下崗後再沒有任何收入。蕭的兒子最初接父親的班在煤礦上班,下崗後一直沒找到正式工作,靠打零工養家。全家唯一的穩定經濟來源就是蕭學傳的那點退休金。蕭學傳有一個引以為榮的地方——他是共和國最年輕的上將蕭華的鄰居。蕭學傳的房子就在蕭華將軍舊居隔壁。蕭華原名蕭以僔,江西興國蕭家村人。1929年任共青團興國縣委書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當年,蕭華將軍走出興國,就是為了解放全國人民、讓全國的貧苦民�過上高品質的生活。蕭華將軍或許沒有想到,建國60多年後的今天,在他的故鄉,乃至在整個贛南蘇區還有一批在貧困線上掙扎的民�。贛南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共和國的搖籃。贛南中央蘇區為革命奉獻巨大。贛南有名有姓的烈士達10.82萬人,占全國革命烈士總數的7%。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的8.7萬人中,贛南籍紅軍就有5萬人,長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贛南籍烈士倒下,不少家庭"全家革命,滿門忠烈"。中央紅軍戰略轉移離開中央蘇區後,當地民�遭到敵人的瘋狂報復。這極大地破壞了贛南老區的生存發展基礎。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贛南老區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與全國平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贛南蘇區土地面積3.94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850萬(2010年數據)。當年的數據顯示,贛南人均GDP僅是全國平均數的44.67%,是江西全省平均值的63.04%,排在11個設區市的末尾。全國59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江西21個,贛南就占了8個,是最多的一個地區。江西13個省級貧困縣,贛南占了2個。在國家扶貧辦劃定的13個貧困縣集中連片的片區中,贛南地區列入其中。贛州市前主要領導2010年曾給交通部長匯報,江西老表還有70多萬間毛坯房。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程宇航研究發現,1990年,贛南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為1187元,比同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387元)差了200元;2010年,贛南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4203元,而同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卻上升為19109元,比贛南高了近500元。贛南農村居民與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差距,從1990年相差84元擴大到2010年相差1737元。2010年,贛南石城、尋烏兩縣的財政收入分列江西省倒數第一和第二。2012年,興國縣的GDP才滿百億,財政收入不足10億元,還不如廣東一個鄉鎮甚至一個村。2012年底,贛南寧都還有貧困人口2.73萬。2010年,贛州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為128.31億元和79億元,只是全省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的10.47%、10.15%,只及全國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的0.15%、0.19%;人均地方財政收入930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0%、江西人均水平的55%。薄弱的財力,嚴重制約著贛南的發展,使得贛南的發展缺乏後勁。"這充分說明,改革開放30年來,贛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斷擴大"。程宇航說。導致這種局面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歷史問題。2. 建國後持續"失血"贛南為保護環境主動放棄了一些發展機會,客觀上也制約了贛南經濟的發展,同時,這種犧牲也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轉移支付,更加劇了贛南經濟的滯後。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很長一段時期實行農副產品統購統銷制度,國家從農村汲取資源投入到城市和工業體系建設。作為農業大區,贛南輸送出大量農副產品。據測算,通過工農產品"剪刀差",僅糧食、生豬、油料、甘蔗和竹木,贛南蘇區農民就為城市和工業提供了1785億元的"積累"。此外,由於贛南是贛江水的源頭,為保護贛江和東江的一江清水、保護鄱陽湖經濟區的環境,東江、贛江源頭的尋烏、石城、崇義等縣已撤辦了工業園區;贛州市已連續八年禁伐闊葉林、沿江工業企業一律後退1.5公里。近五年來,贛南關閉和搬遷了2540家企業,拒絕了3150多個對環境有破壞或汙染的產業投資項目,累計經濟損失不下千億元。許多當地的居民為了保護生態而搬遷。贛南為保護環境主動放棄了一些發展機會,客觀上也制約了贛南經濟的發展,同時,這種犧牲也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轉移支付,更加劇了贛南經濟的滯後。近年來,中央政府加大了對原中央蘇區"一對一幫扶",這種幫扶作用立竿見影,通過上級部門資源優勢,幫助贛南建立產業,或搞好基礎設施。這種幫扶僅僅是資源的流動,"實踐的過程中要把重點轉移到'軟實力',比如地方教育、醫療衛生、社區建設、地方制度、觀念、文化等方面,而不是只修好一條路。"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聖中指出,"要依靠人觀念的變化、能力和素質的變化帶來發展。"他同時指出,"政府干預太多反而不利於地方經濟的發展,政府在經濟領域應該創造空間,做好市場開放和市場秩序的保護,適當運用經濟措施,引入一些有實力、有技術的產業。同時,為本地的中小企業和本地人才創造發展空間。"贛南發展滯後,還與交通設施滯後密切相關。3. 基礎設施投入不足贛南老區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欠債甚多,但在投資方面不僅未能超常發展以縮短差距,反而趕不上全國的平均水平。贛南地處南嶺、武夷山、諸廣三大山脈交接地,地勢四周高,中間低;丘陵和山地占到了土地總面積的83%。這樣的地形地貌必然造成交通不便,是長期制約贛南發展的瓶頸之一。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指出,閩粵贛湘四省交界的地區,遠離經濟中心,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省與省、市與市、縣與縣之間的交通投入比較有限,這造成了贛南地區基礎設施較差,影響了發展。過去,贛南18個縣之間都不通高速公路,阻礙了物資流通、信息交流。這種封閉狀態,在計劃經濟下對經濟的影響不大,但在市場經濟環境里就表現得非常突出。改革開放以來,盡管贛南在基礎設施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與外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贛南老區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欠債甚多,但在投資方面不僅未能超常發展以縮短差距,反而趕不上全國的平均水平。"程宇航表示。以2010年為例,贛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2.6238億元,只占當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0.25%、全省的8.1%,遠低於贛南人口占全國、全省人口的比重(分別為0.62%和18.78%)。在江西,贛州是最大的設區市,其人口占全省人口將近1/4,面積占全省將近1/5,但2010年贛南固定資產投資卻只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12(8.1%),這必然是舊債未還又欠新債。前贛州市交通局副局長、贛州市贛商聯合會劉昌民秘書長認為,正因為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人才不足、沒有大市場支撐,導致國家大工業布局很少布局到贛州地區,造成贛南項目"先天不足"。資料顯示,"一五"期間,贛州地區只建設了一個水電站。後來,江西省乃至國家的一些大項目,如汽車廠、鋼鐵廠等大都放到了河運、陸運、空運便利的江西九江、南昌等地。近年來,贛南蘇區範圍內制造業等大型工業有所發展,但還比較少,如江鈴汽車雖然進駐了贛南部分地區,但規模不大。較大規模的企業基本上也都集中在贛州,很少到下面的縣。這加劇了贛南內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其實,贛南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有一定的發展條件。4. 資源優勢沒有發揮贛南片區的礦產雖然非常豐富,但是鎢礦、稀土資源都在國家控制下,同時,鎢礦、稀土資源的加工都不在本地,並沒有給當地經濟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贛南的南康、大余、崇義等地的鎢、鉬等稀有金屬礦藏豐富,鎢的儲量占全國六分之一,素有"世界鎢都"之稱,贛南鎢業迄今有百餘年開采史。此外,江西還是稀土王國。贛南有長江以南最大的冶金學院,以前很多鋼鐵企業的技術人員,都是出自贛南冶金學院。在鋼鐵和冶煉技術領域,贛南有一定的教育優勢。但贛南的發展短板也是顯而易見的——贛南片區的礦產雖然非常豐富,但是鎢礦、稀土資源都在國家控制下,實行配額限制,受各種人際關係影響,只有少數人能夠拿到配額。同時,鎢礦、稀土資源的深加工,哪怕是粗加工都不在本地。因此,這些礦產資源並沒有給當地經濟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贛南鎢礦的深加工和稀土深加工有很大的潛力,贛南要培育自己的礦業企業。"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程宇航認為。既有的發展事實說明,區域性礦業企業也是可以做大的。比如紫金礦業、山東招金等,雖然最初都只是區域性小企業,但由於這些地方礦業企業視野開闊,一方面走出去,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買礦、儲存礦產資源;另一方面加強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最終都做成了行業領先企業。遺憾的是,目前,贛南當地的礦業企業並沒有能夠擔此重任。"贛南礦產的產業梯次沒有規劃好,更沒有設置權限。比如,可以要求減少原料賣出,適當引入深加工企業,不但可以解決大量就業,且可以提高附加值。"贛南某礦業企業負責人說。但是贛南"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投入不足,沒有比較強的工業。工業不強就很難一下子脫貧致富,但工業很容易容易破壞生態。有些欠發達地區發展工業破壞了生態,走了些先發展後治理的彎路。贛州市委市政府必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好生態。" 贛州市委黨校副校長張均卿提醒。而贛南地方政府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贛州市委常委、瑞金市委書記鐘炳明認為,礦產資源開發這樣對環境會有影響的項目,應從國家大局的高度上從長計議,不能因為贛南現在經濟落後就拼命開發;開發的過程中,也要利用先進技術減少汙染。除了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外,贛南蘇區還有一個機會是對接福建、廣東產業轉移大潮。5. 錯失產業轉移時機在前一輪承接中,那些沒有抓住時機的贛南地區,現在想承接產業轉移會面臨多重困難——現在土地整理、產業推進的成本都非常高;環保要求也自存倉了,勢必影響一些產業的落地。北方投資集團投資的中國中部家具產業基地"泓泰家具會展中心"宣傳資料,特別強調"廣東家具企業進入新的布點周期",廣東"產業升級、騰籠換鳥",因此,"江西南康無論是從產業基礎還是從市場以及政策扶持上,依然成為廣東家具產業的首席承接地。"對於南康這種已經有一定產業基礎的贛南縣域來說,承接廣東、福建等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有一定的優勢,但在產業基礎不太好的贛南其它地方,這種承接顯得非常勉強。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聖中認為,贛南承接產業轉移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承接方基於長效發展的考量,會有選擇性的承接。目前並不是來者不拒毫無選擇,而是權衡環境保護問題,對於部分對環境有汙染的產業不予引進。另一方面,一個產業的轉移和生存,需要具備很多條件,如對勞動力、信息、產業群、產業鏈、交通和市場等的依賴。以贛南蘇區和廣州為例,前者的勞動力主要集中在縣域之間,限制了勞動力的豐富性,而廣州的勞動力卻來自全國,因此不論是勞動力的數量還是質量,贛南地區都遠遠落後于廣州等發達地區。在前一輪承接中,那些沒有抓住時機的贛南地區,現在想承接產業轉移會面臨多重困難——現在農民都知道土地值錢了,土地整理、產業推進的成本都非常高;此外,國家和民�的環保意識非常強了,勢必影響一些產業的落地。一名江西本地人說:"原來拿著刀就去挖,挖出來就是地瓜,現在要求刀子更為鋒利",贛南招商面臨自我標準提升和客觀環境的制約。事實上,作為貧困落後地區,贛南蘇區一些地方招商艱難,招來的企業,要麼是有一定汙染的,要麼是高耗能的,一些地方的工業園則變成了工業地產。既然招外來企業很難,那麼,培養贛南本地企業就成為了重要選擇。6. 扶持內生力量贛南要充分發揮民�的智慧,鼓勵全民創業,培養內生力量。為此,要改變過去不利於經濟發展的格局和制度,降低創業門檻,如為進駐當地的企業提供適當的優惠。距離贛南不算很遠的福建晉江已經成為中國休閒、運動用品製造中心,民營經濟非常發達。事實上,贛南民�充滿了智慧,又非常勤奮,是可以靠自身努力成功的。贛州雨軒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全英就是在贛南獲得成功的。1970年代未,胡全英出生在大余縣的一個小山村,涉世之初,胡全英因為沒有夠高的學歷與社會經驗,只能掙扎在社會底層。但不論在家鄉還是到廣東制衣廠當流水線工人,她都能在短時間內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1999年,胡全英回到贛州到一家酒店做服務員,後被提拔為經理。2009年,胡全英註冊成立了"贛州雨軒貿易有限公司"。目前,她經營的企業已經成為贛州當地茶葉界的一個著名品牌。胡全英不過是贛南本土�多創業中的一個。內生型發展模式中,領頭人才和核心人員往往可以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南康的家具產業就是一個例子——當地有能力的人早期到廣東打工,學習家具製造的技術,回本地創業後,很快形成了產業群。南康發展的並不是給了多少錢,也沒有從天而降的產業,南康經濟是南康人自身創造出來的。在劉聖中看來,內生型發展的江浙模式有其獨特性,贛南老區跟江浙的最大不同就是江浙一帶的市場經濟非常完善,市場化人才豐富,而蘇區在這方面最缺乏。蘇區當地人居住在大山里,出門少、見識不廣,風險意識小,不敢冒風險,這恰恰與市場型人才相違背。"所以,蘇區首先應該挖掘和培養人才,一方面請一些專家講課,一方面組織他們走出去看看,開闊視野,學習新的理念;同時政府等幫他們聯繫對口支持。比如,這個地方需要市場就幫扶對接市場,另一個地方需要技術就組織相關部門培訓技術。"劉聖中建議。在這一思路下,贛南要充分發揮民�的智慧,鼓勵全民創業,培養內生力量。為此,贛南要改變過去不利於經濟發展的格局和制度,降低創業門檻,如為進駐當地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減免,為企業提供一些盡可能優惠的場地、平台,並且在人才引入上給予更多的保障。政府應該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在自身現有的環境下尋求革新、創新。顯然,這需要領導放開思維,營造一個全民創業的大環境;而且要幾任領導連續扶持,至少10年甚至20年堅持。顯然,與招商引資、迅速見效相比,培養內生力量是持久戰,更考驗贛南領導的耐心與耐力。從另外的角度看,贛南經濟發展整體比較滯後,但生態環境不錯,這本身也是一種優勢。7. 充分發揮生態優勢贛南有很好的自然條件,汙染比較少,基於贛南的生態優勢,或許可以發展農業產業。為此,贛南或許可以試行"土地銀行"等創新,為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提供便利。南昌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尹繼東認為,贛南有很好的自然條件,汙染比較少,基於贛南的生態優勢,或許可以發展農業產業。農業產業對環境基本上沒有什麼破壞。有一些國家也是完全的農業國家,他們的日子也過得很好。因此贛南要把自己的生態牌打好。比如江西吉水的吉水米口感非常好,如果能打出品牌,可以賣到五塊——十塊一斤。現在贛南的農業已經有了一些不錯的產品,臍橙、柑橘等水果種植有一定的規模了。而寧都的砂鍋蒜蓉空心菜非常美味,江湖傳聞,到寧都沒有吃空心菜,不算到了寧都。但是,寧都的空心菜產業規模尚很小,且還沒有如沙縣小吃那樣很響亮的品牌。尹繼東覺得,贛南可以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食品的區域性品牌。以贛南臍橙來說,借助國家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扶持,把綠色、生態要素加進去,作為區域品牌走出去江西乃至中國。此外,還可以發展食品加工產業,就近採用當地的農產品,打綠色、生態的牌子,以此提高農產品的價值。"廣東有一些種植無公害蔬菜的供港蔬菜基地,在農業產業方面,贛南還是有一定的潛力可挖的。" 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程宇航說。遺憾的是,我們調查發現,贛南蘇區撂荒的地很多,這一方面是很多青壯年都去外地打工,家里沒有人耕種;另一方面是在小農戶經營形態下,土地產出有限,農戶感覺沒有太大的價值。農業要提升產值,關鍵是標準化和規模化,通過分工、協作以及規模化,或許能夠賣到廣州、深圳,甚至香港地區和國外。但是,目前贛南各縣域各自為戰,還特別成規模的大型農業企業。江西籍企業家謝豐州想在贛南規模化養殖生態豬、做高端農業等,但面臨的一大難題是現在贛南蘇區土地分割嚴重,一些老表在土地撂荒的時候沒有感覺,但一旦要轉讓出去的時候就會要價很高;另外,一些老表合約意識、法律意識不強,隨意解約現象嚴重。此外,蘇區平地很少,是多山多丘陵地帶,難以進行大型機械化作業,發展規模農業有一定難度。在這種情況下,贛南或許可以試行"土地銀行"等創新,進行土地流轉,為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提供便利。在蘇區振興計劃頒佈前,贛南學者呼籲中央給予贛南更多支持。8. 贛南呼籲頂層設計在過往的發展中,贛南已經落後了,贛南要跨越式發展,不能搞平均速度,必須追趕、要速度還要質量,這意味著,贛南發展需要江西,甚至全國的頂層設計和支持。一個地區的增長極總會有一些中心,從核心區不斷向外擴散、逐漸帶動周邊的發展,這是常見發展模式。一種觀點認為,贛南面積較大,增長極在贛州,但贛州產業輻射力度不足,這樣的問題是很難在短期內解決的。如果強化贛州的發展,給予更多政策扶持,就能發揮更好的發展核心作用,使贛南18個縣能夠被很好地帶動起來。另外,贛南的發展還必須打破行政區域的分割,要按照區域而不是區劃的概念發展,發揮跟廣東的聯繫。贛南跟廣東的聯繫比跟南昌的聯繫多,廣東直接輻射到了贛南,贛南的人到廣東、福建做生意、工作的人比到南昌的還多。"在過往的發展中,贛南已經落後了,贛南要跨越式發展,不能搞平均速度,必須追趕、要速度還要質量,因此,政策需要給贛南傾斜。"贛南某縣領導說,比如,鎢和稀土是贛南的優勢產業,國家如果有綠色上市通道,贛南的稀土和稀有金屬產業就能發展的更快。這意味著,贛南發展需要江西,甚至全國的頂層設計和支持。程宇航指出,作為中央蘇區核心地帶的贛南地區,既要義不容辭地當好領頭羊,與閩西、粵北緊密聯繫,牽頭搞好中央蘇區振興規劃的編制;又要緊緊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大膽向中央陳述贛南的實際情況,爭取中央給予更多、更好、更優惠的幫助和支持,借勢而上,推進贛南老區發展。程宇航認為,贛南的落後是全方位的,要求中央的支持也是全方位的。但比較起來,應著重在如下幾個方面:要求中央把贛南所有的縣(包括現在的市、區)全部納入中央蘇區範圍。鑒於當年紅軍的活動包括了贛南全境,贛南各地的人民以各種方式支持了紅軍、支援了蘇區,國民黨反動派圍剿中央蘇區時和其後對中央蘇區的反攻倒算中,整個贛南人民的生命財產也都遭受了及其慘重的損失,提出這樣的要求理由是充分的。此外,贛南可以要求中央給予一筆老區貢獻犧牲補償金;中央給予老區一筆生態補償金。在革命戰爭年代,為支援紅軍和蘇區建設,贛南的生態遭受了嚴重破壞。新中國成立以後,贛南為保護好贛江源頭和東江源頭的生態環境,放緩甚至放棄了對自有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從而延緩和放慢了自身的發展。贛南民�還希望中央給予贛南老區一筆資源補償金。贛南鎢業為中國革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由於長期超負荷開采,鎢資源面臨枯竭,同時在生態環境和地質地理方面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此外,贛南學界還要求中央為贛南老區設立扶貧開發補助基金、贛南老區民生保障資金、贛南老區社會保障保證基金等;希望中央給予贛南老區特殊政策,賦予先行先試的權限如產業扶持政策(工業、交通運輸、農業、服務業)、財經優惠政策(財稅、金融、土地)、社會事業扶持政策(包括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科技扶持政策、文化扶持政策等。"以前沒有提出那些要求,有歷史的原因、認識上的原因、社會大環境方面的原因,現在到了提出這種要求的時候了。"程宇航說。南昌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尹繼東則認為:"前提是要看清楚贛南的方向在哪裡,如果目標不明確、發展的方向和優勢看不出來,就算有政策也不會做得好。""政府今後要承擔主導和引領的角色。在市場經濟下,政府可以在市場上引領經濟往哪個方向走,不要包辦代定,包辦代定是搞不好的,政府應該是個指揮員而不是一個戰鬥員。" 贛州市委黨校副校長張均卿指出。贛南自身也需要補課。9. 軟實力需大力提升最大的問題是幹部群�的思想不是太解放,還是應該向廣東那邊學習,有了好的政策,要把政策敢於用起來,打破思想禁錮,加大改革的力度,用好中央的扶持政策,打破禁錮。由於贛南地區長期貧困落後,優秀的勞動力(青壯年)外流到了外省,如廣東等沿海發達地區打工。據統計,單單寧都一個縣就有20多萬人長期在外工作、生活。此外,大量高校畢業生畢業後也選擇到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城市工作,導致贛南本地的勞動力素質受到影響。很多贛南人在外地創業,有的非常成功。如興國出去的很多人在珠三角將企業做得很大,但不想回來。有個在佛山打工的興國人,後來成為了當地一個較大企業的老闆,他曾經想回興國創業,但發現無法適應當地的政治經濟環境。"現在贛南某些地方政府思想觀念比較落後、保守,個別地方官員則比較貪腐,吃拿卡要還比較嚴重。"他直言不諱地說,"這些都不重要,關鍵是要有開放的思想,能夠適應市場經濟,但贛南個別地方的官員顯然不能適應,他們就是一群官僚"。"改革開放的東風,吹到這裡已經成了暖風,再往北就成了北風,又反過來了。"一名在贛南浸淫多年的江西商人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幹部群�的思想不是太解放,還是應該向廣東那邊學習,有了好的政策,要把政策敢於用起來,打破思想禁錮,有好的技術工人回來了,要加大改革的力度,用好中央的扶持政策,打破地域間的禁錮。"程宇航說。一名贛南企業家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一年前,清華總裁班50多個企業家想在興國縣搞個活動,主辦機構與興國有關部門進行了多次溝通和爭取,但有關部門對這個活動沒有做任何表態,更沒有做任何支持,最終,50多個企業家在興國出席了那個活動,但興國縣委、縣政府沒有一個領導出來見這些企業家。而在內地很多縣市,主要領導帶隊去珠三角地區招商,拜訪企業家已經成為了重要工作。"這種反差說明,興國地方領導內心深處對企業家並不重視,更深層次是這些官員還缺乏服務意識,更多是官老爺的心態。"一名參與這次活動的企業家抱怨說。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在民營經濟發展相對不錯的南康,一些主管機構領導的思想也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保守、落後,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贛南振興任重道遠。mini storag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