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草鴞保育由民間開始
台灣的低海拔草生地上,儲存有一種長相很奇特的貓頭鷹,名為草鴞(Tyto longimembris,又稱為東方草鴞。牠長有圓圓亮亮的小眼睛、白白的臉,因其臉型如猴子,也因為生性敏感、害羞,加上只在夜間才進行活動,因此牠們也被稱為「猴面鷹」。東方草鴞是唯一一種不棲息於森林的貓頭鷹科動物,屬於當今罕見稀有的鳥類。由於極為罕有,據估計,東方草鴞現存在台灣的數量僅有五十隻,是一種被列為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其數目更有不斷下降的趨勢。人為致命傷有見及此,台灣對於東方草鴞保育,決定由民間開始發起及推動。在作出一連串的研究調查和保育行動政策及各項細則;經宣傳和教育後,使之成為全民共識的社會行為,以達致解除東方草鴞瀕臨滅絕的危機。東方草鴞由於晝伏夜出,生活習性相當隱秘,而不為人所知;無論在台灣內外,對草鴞有關的研究者,研究的文章都很少,使人們對牠們的認識非常有限,只知道牠們和其他貓頭鷹品種,其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築巢在地面的草叢之中。不過,這也是導致牠們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不少農民為了其農作物,在草叢中放置捕鼠器和噴上滅蟲藥劑,其次人為的獵捕和過度開發土地等等,而令牠們的生存條件有所降低外,也因為捕獸器捕捉了野兔、田鼠等這些草鴞的食物,令牠們覓得新蒲崗迷你倉物的機會也變得少了,直接地造成草鴞因缺乏食物而導致死亡。各界齊行動為了提出更為完整的草鴞保育行動計劃,高雄鳥會和野生動物保育人士,透過一連串的保育論壇,邀請全國各界的學者專家,共同來為東方草鴞的命運和保育工作把脈。如「台灣特生中心」建議以減少農藥、滅鼠藥及殺蟲劑的用量,營造出無毒及適合其生存的草地以及灌叢等棲地,作為草鴞保育的首要事項。其次又以傷鳥來做復育繁殖的評估,最後更以遺傳學知識來為牠們的遺傳基因作多樣性分析,從而了解其野外族群的繁殖生態結構。據悉,因透過野外受傷生病的草鴞族群而進行繁殖飼養,十年來共繁殖出十五隻幼草鴞,這實在是相當令人鼓舞的成果。除此之外,保育行動成員又接二連三地在學校推行一連串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們認識並了解東方草鴞生長棲地、生態習性、食物及其所面臨的危機,希望藉�宣傳和教育來提升小朋友的保育觀念。甚至有民間小組,更志願性地組織巡邏隊,每天都不辭勞苦攀山跋涉來進行觀察及搜尋東方草鴞的蹤�。草鴞的保育工作是一件長期又困難的挑戰性任務。台灣目前正積極要保護的棲地是海岸及與人類活動交界處的淺山生態系列地段。上述的各項舉措,其目的在確保草鴞保育計劃可以有效地進行,讓草鴞能夠世世代代持續地發展、生存和繁衍下去。賀蘭mini storag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