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全國版) - (振興粵東西北備受專家和網友關注,《決定》讓部分欠發達地區大學生改變就業觀 “畢業不留珠三角,直接回老家工作”
八方熱議連日來,自存倉關於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話題在網上持續發酵。與早期的振奮、期待相比,隨著媒體對《關於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解讀的逐步深入,網友的討論多了幾分理性與現實的思考,關注點也從宏觀戰略落到了操作層面。記者瞭解到,對於不少網友所擔憂的粵東西北如何吸引高層次人才問題,《決定》提出,要實施粵東西北地區人才發展幫扶的"揚帆計劃",大力推進"競爭性扶持市縣重點人才工程"、"引進創新創業團隊和緊缺拔尖人才"、"培養兩高(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三個項目。對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信心甚至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觀,有來自粵東西北的網友表示:"看來畢業不要留珠三角,直接回老家找工作。"珠三角對口幫扶??化被動責任為主動拓展近年來,省內各地之間的對口幫扶、互利合作不斷加強,珠三角與粵東西北聯手推進產業合作、項目扶持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有網友表示,光靠別人的幫扶,很難實現自身的振興發展,甚至有網友悲觀地感慨道:"窮是一種宿命,不是外人能幫助得了的。"對此,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宏觀處副處長陳敏指出,《決定》首次從全局性的整體戰略角度,將珠三角對口幫扶粵東西北作為珠三角主動拓寬發展空間的一項重要的戰略舉措,化被動的責任任務為主動的進取拓展,以此提高珠三角地區幫扶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合作的效率和效益。《決定》中有三大亮點:一是強調珠三角對粵東西北的幫扶,實際上也是幫自己,是主動拓展發展空間之舉;二是建立了新一輪的幫扶機制,強調對口幫扶不僅僅是資金幫扶,是包括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全方位的幫扶;三是提出要遵循經濟規律和運用市場機制,完善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之間產業轉移和對接協調機制。"以往的經驗教訓表明,珠三角只負責出錢,粵東西北地區負責園區開發建設,都是行政手段,沒有市場機制在起作用,往往事倍功半,珠三角感覺錢投了不少,效果卻不明顯,積極性逐步減弱。並且目前珠三角轉型升級任務也很重,如要採取硬性的行政手段,像以往一樣持續拿出更多的資金和資源進行幫扶,難度也很大,效果也未必好。"陳敏說,因此,《決定》在完善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幫扶機制上,既體現制度安排,更強調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粵東西北產業發展??從被動承接到主動出擊在不少網友為《決定》所描繪的藍圖而雀躍叫好時,也有部分網友持觀望態度。甚至有人調侃說:"如果是把這些錢拿過來平分的話,確實能一夜奔小康再也不拖後腿。"對此,專家認為,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決定》與以往單純強調省級支持和珠三角幫扶的區別,就是首次明確提出粵東西北地區要履行發展的主體責任。"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與先進地區的差距主要表現為經濟實力的差距,但歸根到底是思想觀念的差距。"有專家指出,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清除各種制約發展的思想障礙,對於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決定》特別強調,鼓勵粵東西北地區充分意識到要改變落後面貌,不能總是強調困難,而是要正視困難,面對落後的特殊市情,要立足自身,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從被動承接產業轉移轉變到主動出擊找項目,從局限于地域利益轉變到大力對外開放,從幹與不幹一個樣轉變到你追我趕爭上游。專家指出,我省東西北地區各地資源稟賦、地理區位及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粵東和粵西地區毗鄰南海,擁有優良的港口和海岸線,發展海洋經濟,實現藍色增長是兩地的比較優勢所在。粵北擁有廣袤的森林資源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可以依托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發展現代綠色產業體系。針對這一省情,《決定》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各區域比較優勢,堅持以市為主體,根據各地和各市發展基礎,結合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各區定位,完善"一區一策",因地制宜推動各區域發展。破除人才"瓶頸"??三項目為粵東西北攬才長期以來,粵東西北地區發展面臨著人才短缺的"軟瓶頸",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用不好"的問題嚴重阻礙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對此,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城市與產業處處長葉彤告訴記者,人才問題早已納入《決定》起草專家組的視野。《決定》重點提出要實施粵東西北地區人才發展幫扶的"揚帆計劃",大力推進"競爭性扶持市縣重點人才工程"、"引進創新創業團隊和緊缺拔尖人才"、"培養兩高(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三個項目。其中,"培養兩高(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項目通過評審擇優,每年從粵東西北大企業、大項目、高校院所中遴選30名基礎好、素質高、潛力大的中青年優秀人才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努力培養一批創新能力強、研發水平高、引領作用大的領軍人才。葉彤還強調,欠發達地區能否振興發展,與幹部隊伍的建設密切相關。《決定》把創業奉獻、苦幹實幹、務實清廉作為踐行科學發展的檢驗標準,作為評價和激勵幹部的標尺,鼓勵幹部為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和人民幸福建功立業。記者瞭解到,此前曾經有政協委員在專題協商會議上提出縣委書記、縣長流動過於頻繁的"走馬燈"現象,文件特別提出了"穩定市縣主要領導幹部職務任期"的要求。葉彤介紹,鼓勵幹事創新、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環境,是粵東西北幹部履行振興發展重任的堅強保障,文件強調要堅持正確的政績觀,避免急功近利。通過"穩定"和"交流"相結合,嚴懲違法違紀與調動保護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相統一,多管齊下,建設為民務實清廉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南方日報記者 吳哲 實習生 傅宇博人才扶持和培養項目"競爭性扶持市縣重點人才工程"項目鼓勵粵東西北各市、縣(市、區)圍繞當地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優勢產業,策劃實施重大人才工程。省通過競爭方式,擇優扶持實效性、操作性、創新性、示範性較好的市、縣級人才項目。"引進創新創業團隊和緊缺拔尖人才"項目採用單獨申報評審、特殊資助的方式,支持各地依托產業轉移園、高新區、專業鎮引進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業團隊,依托企業、高校院所引進國內、省內、行業內先進水平的科技創新團隊和緊缺拔尖人才,以人才結構的轉型升級推動粵東西北地區產業結構提檔升級。"培養兩高(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項目每年從粵東西北大企業、大項目、高校院所中遴選30名基礎好、素質高、潛力大的中青年優秀人才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努力培養一批創新能力強、研發水平高、引領作用大的領軍人才。同時,依托當地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培訓基地、高職院校等平台,通過獎勵新晉升的高級技師,發揮高端引領帶動作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推動粵東西北地區高技能人才隊伍實現梯次成長和發展壯大。整理:吳哲各市行動雲浮:做好三篇文章 實現跨越趕超南方日報訊 (記者/陳清浩 通訊員/梁宇)昨日,雲浮市召開市委常委會議,學習傳達全省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工作會議精神。該市提出,要抓住難得機遇、敢於擔當、積極作為,努力做好交通建設、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三篇文章,加快實現雲浮科學崛起、跨越趕超。據瞭解,近年來,雲浮境內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得到較快推進,其中雲羅高速(雙東至榃濱段)將在今年底全線通車,南廣高鐵雲浮段全線進入鋪軌和機電安裝調試階段。在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上,該市去年底完成西江新城重點片區概念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設計國際競賽,雲浮新區和西江新城規劃建設加快推進。該市以五大產業園區建設為載體,以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石材、水泥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重點加快培育發展汽配、機械裝備、醫藥等新產業。雲浮提出要加強對接,建立工作台賬,落實責任,全力加快跨越趕超。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著力構建高效便捷的公路、鐵路、水路綜合交通體系。據瞭解,未來3-5年,省里在雲浮境內的高速公路建設投入將達350多億元,建設里程300多公里。在產業園區建設方面,加快推進五大園區建設。在城市建設方面,形成"兩城帶兩園"的發展格局。雲浮市委書記黃強表示,當前雲浮要抓住省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千載難逢機遇,進一步增強加快雲浮發展的信心,主動作為,乘勢而上,努力實現雲浮的科學崛起、跨越趕超,確保人均地迷你倉新蒲崗生產總值如期達到或超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陽江:堅持主攻工業 改善發展環境南方日報訊 (記者/畢式明 通訊員/許廣企)昨日,陽江市連續召開市委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市委常委會,學習省關於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工作會議精神和朱小丹省長在陽江調研時的講話精神。陽江市委書記魏宏廣表示,省《關於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為陽江加快發展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注入了新的活力,陽江必須抓住機遇,順勢而為,率先在粵東西北中突圍而出,率先趕上全國平均發展水平。上午,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在陽江市委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上就省關於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工作會議精神作了專題輔導。魏宏廣指出,去年,陽江人均GDP是全國平均水平的93%。進一步加快發展,奮力在粵東西北中突圍而出,儘快趕上全國平均發展水平,已成為陽江以實際行動踐行"中國夢"的具體行動,成為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隨著西部沿海鐵路的興建,交通基礎設施將進一步完善,陽江的區位優勢將更加突出,4個省級產業園區設施逐步完善,產業承載能力不斷增強,為陽江進一步加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會議提出,要始終堅持以工業為主攻方向,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大上工業項目,加快工業發展步伐,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改善發展環境,要配合做好廣東西部沿海鐵路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加快推進羅陽高速陽春段、陽江港大橋等項目建設。要主動融入珠三角,加強與珠三角地區在發展規劃、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對接,使陽江真正成為粵西地區融入珠三角的"橋頭堡"。■高端訪談江蘇省社科院院長劉志彪高度評價《決定》:粵東西北基礎設施建設 投入力度可以再大一點"《決定》對粵東西北提的發展目標非常明確,與廣東'兩個率先'的發展目標有機結合起來了;對粵東西北的發展定位和發展責任主體的定位也非常準確,同時強調協調發展不是扶貧而是高水平小康社會建設;突出了以市場為主體、政府推動相結合的機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江蘇省社科院院長劉志彪昨日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對《決定》給予高度評價。他建議:"廣東要站在未來20年、30年的發展高度來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可以比現在更大一點。"劉志彪十分關注廣東發展,今年3月27日,他應邀在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辦的"廣東學習論壇"上作區域協調發展專題報告。談發展目標"兩個率先"不是平均數南方日報:《決定》提出,2020年前,粵東西北12市人均GDP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您怎麼看?劉志彪:站在中央給廣東提出的"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發展目標來看,珠三角要實現"兩個率先"基本沒有問題,關鍵就在粵東西北,所以粵東西北能否加快發展,決定了廣東能否順利實現"兩個率先"。因為,"兩個率先"不是指平均數,而是全省全面整體實現,不能用平均數來掩蓋大多數。粵東西北12個市土地占全省70%、人口占全省50%,卻處於欠發達狀態。所以,廣東發展任務十分艱巨,重點和難點都在粵東西北。跳出來看,廣東現在實質上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破解"雙二元結構",即在城鄉二元結構之外,解決發達地區的不發達問題。人們通常以為,發達地區都是發達的,其實不完全這樣。廣東能否破除"雙二元結構"對東部地區現代化走出中國特色有重要意義。談區域對策廣東要重組經濟地理南方日報:您怎麼看《決定》對加快粵東西北發展提出"三大抓手"?劉志彪:世界發展經驗表明,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重組經濟地理",可以概括為三點:縮短距離、減少分割、提高密度。廣東現在也是這麼做的:加強交通建設就是縮短經濟地理距離,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就是提高人口密度、經濟密度。而"減少分割"指的是體制上的一體化水平,減少行政壁壘對發展的阻隔。因此,廣東加快粵東西北發展的對策是正確的,接下來關鍵在落實和推動。談交通建設投入力度還應加大南方日報:加快粵東西北發展,交通建設是重要抓手,您怎麼看待"交通先行"?劉志彪:我剛才提到,重組經濟地理首要的是縮短距離,交通不搞好,資金、人才等要素就難以流動起來,所以,交通建設是加快發展的首要條件。江蘇的經驗表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關鍵是政府先搞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其他的產業發展尤其是具有競爭性的產業發展可以通過市場機制調節。其實,政府不要過多干預產業投資,不應介入競爭性投資。這兩方面江蘇既有正面的經驗也有反面的教訓。廣東提出,未來5年投入1870億元用于粵東西北基礎設施建設,我認為這個數字還有點少,廣東應該把眼光放更長遠一點,不是5年而是站在未來20年、30年發展的高度來看基礎設施建設,考慮到粵東西北特殊的地理位置,投入力度還可以比現在更大一點。交通建設不單是修高速公路,而要構建覆蓋海陸空的交通網絡。政府投資不應當是"撒胡椒面",不然攤到每一處比例都很低,重點是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搞好了,發展就會快起來,而且受益無窮。對於融資創新,我建議廣東多進行融資方式探索,在地方債券發行方面可有作為,建議適當延長貼現期,降低風險。另外,開發建設投資儘量減少土地抵押,多用征稅權抵押,以降低風險。談擴容提質要構建三大區域中心南方日報:《決定》提出,要把粵東西北中心城區擴容提質與新型城鎮化結合起來,加大區域中心和中心城區的經濟輻射作用。您有何建議?劉志彪:促進區域加快發展,重要一點是要打造區域中心,以此來帶動區域發展。我建議在粵東西北各打造一個區域中心,來帶動該個區域的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不是完全均衡發展、分散發展,而是要有一定的集中度,所以怎麼發揮粵東西北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很關鍵,要不斷吸收欠發達地區的人進入城市發展。有一些不適宜發展地區的人就應該搬到適合發展的地區,這樣也利於基礎設施的集中建設和充分利用。另外,怎麼加大珠三角對粵東西北人才和勞動力的吸引也很重要,其中突破點在於戶籍制度改革。南方日報記者 黃應來■"問策縣域經濟發展"追蹤徐聞擬投億元造萬畝熱帶雨林南方日報訊 (記者/範琛 崔財鑫 通訊員/劉衛)《南方日報》昨日A07版的"問策縣域經濟發展"報道《徐聞:足立湛江 錢賺海南》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反響,徐聞當地不少幹部群�表示,《南方日報》的報道對當地把脈準確、分析透徹,提出的意見建議切合實際,極具操作性和建設性。昨日,徐聞有關部門回應,為貫徹《決定》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要求,徐聞縣為恢複生態多樣性,將投資1億元,在曲界鎮龍門村周邊一帶再造萬畝熱帶雨林功能區,試圖重現當年雨林密佈的景觀。徐聞縣委書記鐘力介紹,雖然徐聞的生態發展方面較有優勢,但與當年的原始環境生態相比已是天壤之別,離真正的優質生態還有很大距離。因此,再造熱帶雨林是為了鞏固和強化生態優勢,不但極為必要,而且迫在眉睫,"這是在還原歷史!"據瞭解,半個世紀前,徐聞曾佈滿熱帶雨林,被譽為生態天堂。然而,經過數十年的開墾後,當地的熱帶林木幾乎被砍伐殆盡,其生態多樣性遭到嚴重威脅。目前,徐聞縣內珍貴的原始森林僅存三處。徐聞已聘請由中科院地理所教授張毅豐為組長的專家組來到縣內實地考察,專家認為,徐聞熱帶雨林的消失直接導致當地各種自然災害頻發,尤其是乾旱和水土流失,而解決這一切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實現熱帶雨林的再造。由專家組制定的《徐聞縣生態發展試驗區(熱帶雨林)建設預案》提出,徐聞將以曲界鎮和湛江農墾徐聞墾區為載體,以當地僅有的三處熱帶雨林遺存和土地資源為基礎,以熱帶雨林恢複為主線,沿板橋水庫及其水系的水土保持緩衝帶向上延伸布局,採用混交林培育為主、特色林培育為輔的修復結構,建設該生態發展區。屆時,徐聞縣內的生態環境將得到大大改善。值得一提的是,徐聞縣內熱帶雨林功能區的再造,還將有助于當地走上一條"生態+農業+林業+旅遊"的生態旅遊發展之路。據徐聞縣旅遊部門負責人介紹,萬畝熱帶雨林項目的�動,也是利用當地熱帶生態旅遊資源,對接海南國際旅遊島的舉措之一。統籌:陳韓暉 韓浩迷你倉出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