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電子商貿染指掀金融業改革

內地電子商貿(下稱電商)巨頭陸續進軍金融業,迷你倉出租以熟悉的互聯網作為競技場,經營第三方支付、網上融資、基金銷售及保險等業務,與傳統銀行較勁。國務院上月更出台「金十條」,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蘇寧雲商率先響應申領銀行業牌照,面對非金融業企業及創新渠道發展來勢洶洶,一場圍繞內地傳統銀行及金融體制的革命已悄然掀起。採訪、撰文:劉欣欣、胡仲邦一直以來,內地存在信貸資源分配不均、金融對實體經濟服務不足的現象,為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內地近年加快推動金融改革的步伐,包括逐步放開利率管制。隨�近年互聯網金融的高速發展,以及多家大型電商的參與,內地金融體制向前改革增添了一股強大的推動力。阿里巴巴總裁馬雲曾經表示, 「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目前,阿里小微金融產品覆蓋支付、融資、保險和擔保等,這些從前是銀行、保險、券商、基金和小貸公司專屬業務。填補金融業空白地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分析指出,電商及非金融企業涉足金融領域,一來是由於內地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仍有欠缺,尤其是零售及中小企客戶。他舉例指出: 「像阿里巴巴推出的『餘額寶』這些短期理財產品的出現,對現在短期定存與長期定存之間的一個空白地帶提供補充,原來在這中間內地存戶沒有選擇餘地。」另外,電商可通過經營銀行業務,為本身的實體業務提供更多資金支持。結果,外行人確實推動了行內人。中信銀行(998)副行長曹彤早前直言,不重視迷你倉聯網上各種新的現象和模式,便有可能被新的時代淘汰。內銀顧問埃森哲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銀行業主管陳文輝接受訪問時表示,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快速湧現,已促使傳統銀行重新審視自身的強弱項,以及評估市場形勢,並認為這種新的衝擊,將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的進程。他指出,若新的市場參與者未來進一步發展支付及交易服務、消費金融、財富管理及諮詢業務等,將對傳統銀行正�手發展的業務領域構成影響,甚至有可能出現這些新的市場參與者反客為主,建立全新的金融及非金融服務商業模式,並作為面向客戶的主導者,而傳統銀行只能變成其中一個服務提供者參與運作。埃森哲的研究顯示,在成熟市場,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業務,包括支付及交易服務、按揭及消費信貸、財富管理和諮詢業務,可佔銀行收入的40%,故其他互聯網市場參與者的競爭對傳統銀行所構成威脅可想而知。相對傳統銀行的保守與謹慎,民營企業由於沒有傳統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在組織、流程及人員方面的包袱,在利用互聯技術發展新商業模式方面,有一定的靈活性優勢。陳文輝認為,傳統銀行應探討如何利用科技去提升客戶體驗,加速把部分傳統銀行服務電子化轉型的步伐。鑑於電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中,服務對象主要是零售及中小企,這個發展重點與內地股份制或中小型銀行類近,朱寧預期,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收購和兼併肯定是今後一段時間(內地銀行業)會經歷,像香港和台灣也曾經歷,有很多銀行隨�商業周期,產業整合而被收購。」儲存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