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金改首重利率市場化 人民幣匯改勢惠香港

【本報記者李理北京二十八日電】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迷你倉有議論稱就此舉將大幅擠壓內銀的盈利空間,中小銀行首當其衝。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利率市場化是新一輪改革之首,將實現破除銀行的利差壟斷。至於人民幣匯率改革能否惠及本港,王小廣就強調本地金融業界可以趁勢推人民幣金融產品,共享改革的成果。作為貨幣政策的制定者,央行早前已經取消了貸款利率下限,企業從而能夠爭取更低的借款利率。至於存款利率方面,央行行長周小川則在三中全會後表示,近期正在進行健全市場利率定價方面的制度建設,特別是在存款利率方面的利率市場化。王小廣說,新一輪金改加快利率化市場必須使用兩種手段,一方面取消利率管制,另一方面放鬆銀行業等金融市場的准入條件,允許發展民營商業銀行,使市場主體多元化。在他看來,正是目前內銀的「壟斷低價」才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大小銀行充分競爭王小廣解釋說,利率過低將導致資金需求過旺,而資金的分配則偏向強勢集團,他們得到便宜的資金轉入市場就可以獲得很高的利差。與此同時,雙規制的利率機制提高了民間借貸等非正規渠道的利率,大大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取消利率管制,推進利率市場化。」三中全會指出,將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mini storage構,並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王小廣告訴記者,取消存款利率管制後,銀行間的競爭就會充分展開,銀行不論大小充分競爭,逐漸改變「只有銀行吃好處,儲戶卻喝西北風」的矛盾。他說, 「雖然工銀等大行網點多,但中小銀行可以通過縮小利差的辦法來獲得更多的可貸資金和貸款份額,從而對大銀行形成競爭壓力。」對於如何在改革中切實保證民眾的利益,王小廣就認為除了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外,在利率市場化的過渡期還需要制定一個實際利率必須為正的規則,待利率市場化完全完成後再取消這一規則。香港優勢助匯率市場化除了利率市場化之外,三中《決定》還表示要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王小廣稱,匯率市場化最關鍵的問題是人民幣完全可兌換,目前推行條件已經成熟。他表示,香港能夠發揮獨特的國際金融市場前沿優勢,設計並推出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有人擔心上海是否會對香港金融創新產生抑制,其實中國市場足夠大,完全可以同時容得下滬港兩地。」專家簡介王小廣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1995年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同年就職於國家計委(現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2001年至2007年為該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2000年以來一直擔任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重點課題《宏觀經濟形勢跟蹤、預測和對策》主持人,還主持和參與過十多項其他部委委託和地方規劃課題。儲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