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清遠版

儲存在古代譽為"科弟甲通省"的連州,前不久又被國務院副總理汪洋點評為"城小名人多,嶺南第一州"。目前正致力推進"大文化"建設,在廣東建設"文化強省"中探索縣域文化產業發展新路子。作為廣東歷史文化名城的連州,其人文底蘊之深遠,歷史文化之厚重,歷來為世人稱道。梳理歷史不難發現,文化是貫穿連州發展始終的脈絡,連州曾因始皇帝設古道而成秦朝南方軍事要塞,以人口之�聞名于唐(多于韶關僅次廣州),有"科第甲通省"傳譽宋代,"戰時省會"5次遷抵則讓"小廣州"之名風行南粵……2012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前來調研時,曾評價連州"城小名人多,嶺南第一州"。近年來,隨著連州國際攝影年展、菜心節、長壽之鄉等新文化元素的構建,更為連州深入挖掘和弘揚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旅遊文化提供了新的平台。目前,連州正致力推進"大文化"建設,延續連州歷史文脈,精心打造"文化連州"形象,形成了以"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為核心的文化產業品牌,正全力在廣東建設"文化強省"進程中探索縣域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路子。歷史文化底蘊深獲贊"科弟甲通省"連州古屬嶺南門戶,為中原通往南越的水陸交通要衝。在境內的大路邊鎮順頭嶺上,有一條順著山勢蜿蜒逶迤的秦漢古道,古道寬約3米,在山岩上一級級開鑿出來,從山下到山上共有8800多級。順頭嶺秦漢古道陡峭險峻,上山下嶺非常艱難。唐朝詩人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使時,走的也是這條古道。他帶著一家老小翻過騎田嶺後,不禁感嘆而歌:"桂陽嶺,下下複高高,人稀鳥獸駭,地遠草木豪,寄言千金子,知余歌者勞。"古道雖難行,卻對連州甚或嶺南地區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是秦漢時期溝通五嶺南北、通往京城的第一條古道。據史料載,秦漢時期,先是秦軍在連州開闢了溝通五嶺的順頭嶺古道——秦王政二十四年,秦軍攻滅楚國後屯兵湘粵桂邊界,"因南徵百越之君",派任囂、趙陀二尉分三路入嶺南,"過騎嶺,下連江"直下番禺(廣州),任囂的秦軍是順頭嶺古道的開山祖;隨後趙陀又在連州轄境內設湟溪關,此後的湟溪關成為了秦軍在南方邊關據守的軍事要塞。兩條古道的開通,一方面讓連州成為秦漢兩次統一嶺南的主戰地,連州也由此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另一方面,兩條千年古道打通了中原通往連州的商旅之路,為中原人口南遷、開發嶺南創造了條件。唐宋以來,官宦騷人接踵而至,對連州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公元803年,大文學家韓愈來到連州,為新落成的燕喜亭命名作記,並寫下了《宿龍宮灘》等詩七首。唐朝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劉禹錫在連州任刺史近5年,廣施仁政,重教興學,教化州民,大振了連州的文風。其後,岳飛、張浚、張拭等一大批名流先後來到連州。文人騷客的到來,讓連州讀書之風大盛,唐代至清代連州共建書院10間,培養了大量人才。連州讀書育人之成效還反映在科舉場上。北宋年間,廣東出了127名進士,其中連州占48名,其中唐靜、唐元和唐炎祖孫三代進士,陳銓、陳鑄則兄弟同科,為連州贏得"科弟甲通省"之美譽。"吾州之山水名天下"(唐,韓愈),"剡溪若問連州事,惟有青山畫不如"(唐,劉禹錫),"吏部文章高北斗,連州水石冠南陬。"(明,游樸)……連州如畫的山水和名勝古跡,吸引了古今無數騷人墨客吟詠讚頌,至今仍為後人津津樂道。特色文化顯風采攝影寫生聲名揚2005年,連州以敢為天下先的魄力,成功舉辦一個讓業內人士稱為中國真正具有國際性的、高學術水準和高專業水平的首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開創了山區縣舉辦國際盛事的先例。舉辦9屆以來,推出攝影作品展1000多個,展出3萬多幅作品。2006年連州被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中國攝影之城"稱號,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連州國際攝影年展也被列入廣東省"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作為重點文化項目進行建設。短短幾年,連州成功示範了一條通往全球化的文化路徑,實現了文化與經濟、專業與市場共贏的高層次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據不完成全統計,攝影年展舉辦5年期間,吸引超過100萬人次的專家、學者、攝影師和遊客參與,期間招商引資超過40億元;2013年接待遊客668萬人次,比2005年增長13倍多,可謂真正實現了"經濟文化雙豐收"。在藝術創作方面,連州也是廣大藝術創作者心目中的"聖地"。2010年12月,國家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中國美術創作研究基地全國寫生基地"在連州市一座獨具特色的舊糧倉正式掛牌,標誌著該基地正式投入運營。遠離鬧市的潭嶺天湖近年逐漸成為國內著名書畫家的創作天堂,彰顯了連州市作為"全國寫生基地"的獨特魅力。連州充分利用該金字招牌和優良生態環境,成立"潭嶺書畫家藝術部落",為國內外書畫大師交流創作營造高雅的服務平台,力爭把連州建設成為繼北京798、宋莊之後的又一個重要美術創作、收藏、交易基地。文化強市有新招基礎設施配置高近年來,連州市圍繞建設粵西北區域經濟文化中心戰略目標,按照廣東省十佳文化廣場和三類地區一級館標準建設了文化廣場、博物館、文化館和圖書館。文化廣場面積8萬平方米,廣場設施完善,建有露天舞台、噴水池、景觀牆、電子熒屏、乒乓球台、健身路徑、籃球場、門球場等,各種設施布局合理,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立體感。博物館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是集收藏、研究、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歷史文化中心和愛國愛縣(市)教育基地,是廣東省縣(市、區)重點博物館、清遠迷你倉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有館藏文物1000多件。文化館建築面積4400平方米,設有業餘藝校、演藝服務中心、民間藝術室、展覽廳、演藝廳、排練廳、遊藝廳、健身房、舞蹈室和各類藝術培訓室,成為集排練、表演、展覽、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共建4層,建築面積6600平方米,擁有報刊閱覽室、少兒借閱室、報告廳、培訓室、電子閱覽室、外借書庫、特藏室、外借室、視聽資料室等,現有閱覽座位500個、藏書9萬冊,成為集收藏、整理、服務、社會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圖書文獻資源中心。目前,連州市以《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為依據,已確定"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突出重點,點、線、面相結合,逐步將連州建設成為文化濃厚、特色鮮明、古今輝映的歷史文化名城。省社科院清遠分院院長、清遠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劉國華:■專家觀點注重文化創意延續文化亮點從正本清源的角度看,文化的最基本功能與最終目的不是直接為經濟服務,而是為了不斷提高人類素養服務。但是文化之中畢竟有一部分是能直接為經濟服務,直接做成產業或者助推產業發展。連州很清楚這一點,在做好古村落的挖掘、保護基礎之上,結合旅遊發展,更好地發揮利用古村落,同時促進了旅遊業;以連州菜心節為突破口,通過賦予文化創意的策劃、宣傳包裝,為農業帶來了實惠。建議連州在以文化軟實力助推經濟硬發展時要把握三點:一是注重文化的創意,順勢發展文化產業,增加經濟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二是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的根本力量在於無形,要通過發掘,傳播連州歷史文化,總結、推廣熊屋村精神等有效做法,以文化凝聚人心,用無形的力量推動有形的經濟社會發展;三是延續文化亮點,把騎田嶺為主的古道文化引發的邊貿文化,延續壯大為輻射連陽地區與湘南地區的區域中心文化。■記者手記堅持項目引領打造文化品牌行走在連州大地,處處可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讓人流連忘返。當今時代,不同地區之間的競爭不僅體現為經濟等硬實力競爭,也體現為文化軟實力之爭。連州是著名古城,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厚,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優勢。如何讓這一優勢變成現實生產力,以文化助推城市發展升級?近年來連州為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走出了符合自身實際和特點的文化發展路子,盤活了優勢資源,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強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推進連州文化強市建設?竊以為,必須要繼續堅持項目引領。好的文化產業項目可以盤活現有歷史文化資源,實現保護與開發的雙贏。按照"競爭力最強、成長性最好、關聯度最高、影響示範力最大"的原則,連州可以根據不同類型歷史文化資源的特點,實施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文化強市,不能就文化論文化,也不能讓文化發展"單兵突進",而應實現文化發展與其他方面發展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第一是要打造文化品牌,文化只有成為品牌,才會產生競爭力、形成影響力。其次要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為切入點,既努力保持傳統文化底蘊,又積極打造特色文化氣質。三是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發掘散落在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這些特色文化品牌鮮活起來。最後是打造民間節慶品牌,使之成為傳承中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微訪談整合資源鑄品牌 改革創新促發展——訪連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成茂軍《南方日報·連州視窗》:連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在文化事業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什麼經驗介紹?成茂軍:連州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清遠市賦予連州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重任,其中也包括區域文化中心建設。近年來,連州搶抓機遇,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積極探索山區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新途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文化事業不斷向前發展。一是對接政策,借助中央和省文化發展政策的東風,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舊三館"的建設和管理都上了新水平。二是整合資源,通過整合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開辦劉禹錫紀念館、國際攝影年展作品陳列館、抗日戰爭紀念館等"新三館",文化建設與時俱進。三是改革創新,通過機制體制的改革創新,調整行政管理機構,打破文化事業發展的壁壘,使面向大�的廣播電視、文聯各協會的專業創作、群�自發組織的文體活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旅遊文化等各項事業,都在蓬勃發展。《南方日報·連州視窗》:清遠提出打造文化大市目標,連州在打造文化大市方面有什麼設想?成茂軍:近年來,清遠市在打造文化大市工作中,有了一系列的大動作。圍繞清遠市的文化戰略,連州市提出了建設"文化連州"的目標,為清遠打造文化大市添磚加瓦。歷史上形成的連州"湟川文化",內涵豐富,是清遠"北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國際攝影年展、菜心節、長壽之鄉等新文化元素的構建,為深入挖掘和弘揚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旅遊文化提供了新的平台。今後我們將打造更多的具有連州特色的文化品牌,為"文化連州"建設創造硬環境,增添軟實力。●文/圖(除署名外): 南方日報記者 黃 津魏金鋒 陶前根南方日報連州視窗記者 黃世康圖片說明:連州致力推進大文化建設。圖為獨特的民俗表演"保安抬大神"。; "全國寫生基地"落戶在獨特的連州糧倉。; 通過攝影年展,連州成功示範了一條通往全球化的文化路徑。; 韓愈命名作記的燕喜亭。劉佳榮 攝; 連州文化館。劉佳榮 攝; 劉禹錫紀念館成為連州文化的標誌性建築。self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