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平板家教要革命?觸屏一代引擔憂
孔楠圖片來源:工人日報"請大家看黑板!"這句經常出現在課堂上的話,新蒲崗迷你倉在不久的將來也許不復存在。隨著平板科技的日益更新和智能學習軟件的激增,越來越多的低齡兒童成為"觸屏一代",不少家長也將平板電腦作為孩子的"全職家教"。而今,平板電腦開始向學校進軍,即將掀起一場激烈的教學革命。據德國《明鏡周刊》報道,史蒂夫·喬布斯生前提出的"以平板科技改革現行教學,將娛樂性和互動性融入教學過程"的理念將成為現實。今年8月,荷蘭將開放11家全平板學校,約1000名4歲到12歲的孩子在入學後不再使用書本或黑板,教室內也不再有教師、現場授課、座位表等。孩子們使用個人平板電腦,基於自身興趣,選擇想要學習的任何東西。平板教學理念的提出並非偶然,關於"電子書包進課堂"的討論近年來一直不斷。傳統教學只能實現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傳播,即使是全互動式課堂也難以實現完全契合個人秉性的教學。而平板電腦中的學習軟件則較好地彌補了這項不足。以"互動學校"為例,學生可以在電子書架模塊自行瀏覽適合自己的教科書,也可以在電子論壇模塊隨時與老師進行溝通。正因如此,"平板電腦"成為家長信賴的全天候家教老師。然而,在智能電子產品的虛擬世界包圍下,"觸屏一代"能否健康成長呢mini storage據英媒報道,4歲英國女孩因嗜玩iPad罹患強迫症,接受精神病方面治療,而其家人將承受高額治療費用。"平板家教"在幫助兒童培養數字、科技興趣的同時,其弊端也引發世人對"觸屏一代"的擔憂。《華盛頓郵報》記者本·沃爾森拒絕兒子接觸平板電腦,他說:"當他玩iPad的時候,叫他的名字根本沒有反應,甚至在他面前晃手也沒用。"在《心靈危機:為什麼孩子不思考,我們能做些什麼》一書中,簡·希里將這種行為描述為"僵屍效應"。範德堡大學心理研究表明,兒童更容易出現"視頻致呆"現象。幼兒通過觀察人和物來認識世界,新鮮的花草,與大人交流時的微笑和反饋,都向幼兒傳遞著豐富的信息。平板電腦無法實現孩童與世界的"雙向信息交流",容易將其引向冷漠、木訥的世界。此外,還有專家指出,平板電腦的軟件雖然設計巧妙,但都屬於平面圖像。完全用其取代現場教學,會削弱孩子對立體空間的認知能力。正當人們擔心平板電腦等數字媒體過多地侵入到孩童真實世界時,"平板家教"們已經把觸角伸向了最重要的學校教學。學習和娛樂都進入全智能無教師時代是否可行?成長路上的酸甜苦辣,能否完全在觸屏的方寸間感知實現?如何讓孩子接觸和領悟更真實的自然和社會?這些疑慮和擔憂,該讓家長們警醒了。self storag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