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內地市場低迷 銀行急尋海外發債
債市持續疲弱的態勢使得三大政策性銀行近日均調整或取消了新債發行計劃。 11月18日,mini storage國開行在中債網公佈了調整後的新債發行計劃,將原定于11月19日招標的"福娃債"改為11月21日發行的三期短期限金融債,規模也做出相應調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本月亦取消了部分既定的新債發行計劃。 近期在流動性收緊背景下,債券利率顯著上行,導致發行人融資成本大幅上升。在內地債市表現疲弱之際,調整發行計劃、推遲發行,或者去海外發債,成為部分金融機構的共同選擇。 "本輪債市調整幅度很大,單純的基本面、資金面分析已不具說服力,而深層次的原因中,商業銀行加大對非標資產的配置力度是很重要的一條,這些因素都使得未來債市或將繼續受到衝擊。"中誠信資訊分析師張虹表示。債券收益率或繼續攀升 11月12日,農發行增發剩餘期限約一年的固息金融債部分流標,中標收益率為5.25%;新發3年期固息金融債的中標利率為5.36%,此次已是自今年6月"錢荒"衝擊波以來,農發行第二次債券招標未招滿;同日國開行臨時改變增發240億元金融債的融資計劃,縮量至100億元,部分中長期品種調整為6個月期限短債發行,雖完成發行,但投標需求接近計劃數量,幾近流標。 財政部和國開行發債成本更是逼近歷史新高,國內第三大債券發行人——中國鐵路總公司原計劃于11月13日進行15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發行的計劃也已經取消。 蘇格蘭皇家銀行發佈的研報指出,債市出現上述現象源於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在央行11月發佈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明確提出了去杠杆,"新的強勁增長動力尚待形成,經濟可能將在較長時期內經歷一個降杠杆和去產能的過程,房地產、地方政府性債務等問題比較突出,資源環境約束也明顯加大,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艱巨。" 10月份信貸和社會融資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5061億元,低於市場預期的6000億元,傳統渠道的間接融資新增有限;非信貸融資規模3503億元,與上月相比減少3184億元。蘇格蘭皇家銀行預計央行在接下來一兩個季度仍將維持緊縮立場。在此背景下,今年以來金融機構發債規模較去年明顯縮水。金融數據提供商Dealogic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到11月中旬,內地金融類公司發債規模還未達到去年四季度的水平(323億美元),11月份才開始略微有所恢複。 發行遇冷不僅限于一級市場,從二級市場交易量來看,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數據亦同樣大幅下滑。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顯示,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量同比減少,今年前三季度累計成交36.4萬億元,日均成交1937億元,同比下降33.5%。 "目前發債利率企穩仍受到多重制約。一是供給仍可能衝擊債券市場,11月21日國開行有一、三、五年新債發行,12月4日發行5年期國債、12月6日發行30年期國債,12月11日發行7年期國債。二是10月外匯占款激增,央行偏緊的政策預期短期難以儲存除。未來收益率仍有上升可能。"浙商期貨分析師沈文卓表示。 北京某券商債券分析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債券市場遇冷除了資金面的因素之外,一些高收益資管產品、信托產品可能分流了債券投資者的資金;此外,部分商業銀行可能減少債券的持有量,將資金投入回報更高的銀行間拆借市場,以及趕在銀監會"9號文"出台之前大量配置非標類資產。部分金融機構海外發債 根據Dealogic的數據,盡管今年內地債市表現疲弱,但截至11月中旬中國企業在海外發債規模已經達到516億美元,這個數字比去年同期增長近兩倍。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企業包括金融機構加大了在海外發債融資的力度,以彌補在內地債券市場融資額的不足。 11月7日,國開行在香港發行45億元人民幣債券,即"點心債",超額完成原定30億元的計劃,並最終獲1.22倍認購。至此,國開行已累計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235億元。 中國平安、中銀航空租賃等金融機構近期也在香港發行了人民幣債券。"目前環球經濟及人民幣匯率趨於平穩,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旺盛,未來境外人民幣債券發行計劃的額度也會逐步擴大,預計會有更多的地方性企業來香港發債。"中銀香港全球市場部副總經理王彤表示。 此外,據媒體報道,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年底前將開放大陸企業和機構赴台發行人民幣債券,而傳聞國開行、中行、農行和交行已向台灣當局申請了發債額度,每家10億至20億元。 11月12日,中國工商銀行在倫敦成功發行了20億元離岸人民幣高級債券,這是中國境內金融機構總部首次直接在倫敦市場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 工行本次發行的債券分為3年期和5年期兩個固息品種,發行規模分別為13億和7億人民幣,票面利率分別為3.35%和3.75%,債券募集資金將用于擴展境外人民幣貸款業務等用途。"從發行情況看,投資者對工行本次債券發行的認購倍數超4倍,發行利率初始區間不斷收窄,最終成功定價在指引價格最低端。"工行方面表示,自2011年以來,倫敦人民幣貿易融資市場增長迅猛,人民幣信用證2012年業務量較同期增長了13倍,這反映了離岸人民幣的市場流動性不斷增加,企業選擇使用人民幣的意願也不斷增強。 相關數據顯示,在香港市場的人民幣存款已經超過7300億元,創歷史新高;歐洲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逐步上升,今年以來中國央行與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先後簽訂人民幣與歐元及人民幣與英鎊的貨幣互換協議。總體來看人民幣在海外地區流轉使用的外部條件正在變得更加有利,客觀上為境內金融機構以及其他中資企業在海外發行人民幣債券積累勢能。 中國銀行宏觀經濟研究主管溫彬向記者表示:"不僅僅是中國香港,現在中國台灣、歐洲等地也對人民幣債券等投資產品有越來越大的需求。國內公司赴海外發人民幣債券首要的好處是融資成本低,並能將募集的人民幣資金用于國內的項目和投資;其次,海外留存的人民幣也迫切需要更多的投資渠道,因此對人民幣債券的需求非常旺盛。"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