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日本復活軍國主義的 「助推器 」
七年前,迷你倉五十二歲的安倍晉三初任首相,帶領日本向「正常國家」邁進,把「防衛廳」升格為與其他省平起平坐的「防衛省」。豈料「壯志未酬身先死」,其「帝國夢」的第一次嘗試宣告失敗。七年後,安倍東山再起,接續七年前的夢想,要「在二十一世紀的亞洲,建立一個符合日本與盟友之需求的國安安全管理體系」。 第二次嘗試已有「斬獲」,新設立的日本 「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在眾議院順利闖關。 安倍要「抓權」。通過設立「國安會」,安倍成功將外交、防衛等大權控制在首相手中。根據新設「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相關法案,首相、外務大臣、防衛大臣和內閣官房長官出席的 「四大臣會議」是「國安會」核心,每個月舉行兩次會議,負責制定日本中長期外交和安全保障戰略。「國安會 」的建立,勢將強化國家安全架構,擴大首相在安全事務中的決策權,也將保障政令暢通,提高決策效率。 與其他「短命首相」相比,安倍的確擁有「抓權」的資本。自上台近一年來,安倍在經濟上射出寬鬆傾向政策、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和刺激私人投資結構性改革「三支箭 」,日本經濟在經歷了十五年之久的緊縮式衰退後開始逐漸復甦,東京成功申辦二○二○年奧運會被譽為 「第四支箭」,勢將對日基礎設施投資、旅遊產生刺激作用。安倍徹底顛覆了持續多年的「一年一換相」的政治生態,理順了「扭曲國會」,相位坐穩了,施展政治報復的時機也就成熟儲存。 安倍要推動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當今世界,許多大國都有「國安會」式的專門機構,美國稱為「國家安全事務會議」,俄羅斯稱為「安全會議」等等。名稱不盡相同,但核心職能只有一個,即作為國家安全的最高機構直接隸屬總統,為國家最高領導人決策服務。其成員包括外交、軍事、安全等部門主要領導人,即通常所稱的 「強力部門」。日本新設立的 「國安安全保障會議」仿效美國,被稱為日版的 「國安會」,至少在組織形式上實現了與 「正常國家」的對接。「國安會」極大提升了「防衛」部門的職能地位。受戰後體制的束縛,日本「防衛」部門相當長一段時間權力、地位受限,低人一等。安倍第一任期把「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 」已是一大突破,此次又把 「防衛省」納入「國安會」的架構,其地位和職權已明顯高於內閣其他「省」。安倍設立「國安會」的理由很明確:正是鑒於亞洲安全現狀,「加強決策功能,落實首相的國家安全政策」。根據安倍的理念,應對所謂「中國威脅」成為日本第一要務,那麼加強防衛,保證軍力增長就是國家最優先發展的重點,相對於「國家安全」,其他工作都在其次,都要讓路。 「國安會」的設立還僅僅是開始,這架軍國主義復甦的 「助推器 」將逐漸彰顯其威力。下一步,安倍勢將借助這一平台,大力提升軍力,推進解禁「集體自衛權 」,突破和平憲法,日本軍國主義復甦恐將步入快車道。mini storag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