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打造寧靜系統 一體水冷選購方程式
一體化水冷市場的拼爭進入白熱化,自存倉生產商推出多個版本讓消費者選擇,相同的設計,由單風扇冷排換上雙風扇冷排,又是一個新型號。到底單雙風扇冷排效能差異有多少?單雙風扇冷排兩個組別哪個效能稱霸?今期將會詳盡測試Antec、CoolerMaster及NZXT 新推出的雙胞胎一體化水冷。早於2006年,套裝水冷的概念出現於香港市場,Gigabyte 3D Galaxy曾經是初哥走進水冷散熱的踏腳石,但水冷套裝仍需要「組裝」過程,加上效能不佳,始終未能形成熱潮。到2009年,著名水冷零件生產商Koolance及Swiftech分別公布了Exos及H2O Edge水冷系統,把水冷零件整合到冷排進行「一體化」,結構與現時所見的一體化水冷相似,效能只略遜於組裝水冷,可惜當時連運費超過 2,000元的超高昂價格,又嚇走不少買家。直至去年,由Antec Kuhler H2O 620和920,以及Corsair H50領頭的現代一體化水冷,以貼近極級風冷散熱器的售價走進市場,終於成功大量用家轉用。價錢與售價以外,免除水冷部份的組裝,單是安裝水冷頭扣具,簡單的插拆方式,方便之餘,亦給予用家信心,不會出現漏水等嚴重損壞電腦的情況。水冷價格已近底線全銅製造的風冷散熱器,效能其實與水冷不遑多樣,可是近年此類產品買少見少,原因是銅價的升幅驚人,直至現時仍為風冷散熱極品的Thermalright True Copper,自推出以來售價一直提升,以彌補製作成本的增幅,由開售時六百元左右,到最後一批貨尾售價接近千元,最終廠方也因為成本過高,停產該型號。現代的一體化水冷,其中一大賣點是平易近人的售價,今次測試的六款一體化水冷,最便宜的Antes Kuhler H2O 650,售價只是499元,相比頂級風冷散熱器,定位已經相當接近。依筆者估計,一體化水冷售價在短期內,再難有大幅調整,始終製作需要多個組件,包括高質素膠喉、水泵、特製冷卻液、冷排及水冷頭,成本總不會太低,現時入手也是適當時機。雙風扇冷排的缺憾一體化水冷的選擇,主要是單風扇冷排及雙風扇冷排。就用家角度而言,單風扇冷排始乎在組裝彈性上較為可取,因為一體化水冷的特點,是只有短短的喉管,僅提供足夠長度,安裝在機箱後方風扇位置,基於主機板Back Panel及擴充槽位置必需預留,雙風扇冷牌型號只可在超大型機箱可穩固安裝在機後或機頂,或者長期採用開放式平台上使用。散熱方案比拼一體化水冷、風冷和組裝水冷覺有優點缺點,用家要先了解各種散熱方案的特性,才能找出最適合個人需要的選擇,以下張會列出幾項重點分別:水冷 vs 風冷風冷的好處是安裝簡單,只需安裝好散熱器扣具,再套上風扇即可,而且相對地是零風險,因為假若水冷出現問題,小則死泵以致系統過熱無法運作,大則「燒U」甚至漏水引發短路,可完全損毀電腦和家居。風冷散熱選擇豐儉由人,由免費附送的原廠散熱器,到幾十蚊有交易到全鋁製熱器,或者幾百蚊的導熱管旗艦版本,視乎用家的需要作出彈性的選擇。風冷和水冷的散熱特性不一,風冷利用散熱器導熱能力,把熱力從處理器帶走,再由風扇吹走熱空氣;水冷則是水冷頭吸引處理器熱力,由水冷液為冷頭降溫,熱水由水泵帶動到冷排位置排熱,再作循環。相比之下,水冷從冷頭帶走熱力的效率較高,溫度由大量水冷液主導,受機箱環境及天氣影響較少,因為使用大量水冷液,承載熱力的容量較高,減慢散熱系統受熱力影響的溫度變化。一體化水冷 vs 組裝水冷一體化水冷的優點,自然是「即食」使用,安裝好扣具、冷排,接好電源,就能即時使用。而且一體化水冷經過生產商的品質檢查,水喉與各組件都緊密連接好,少有出現水冷玩家最不願見到,傷害力最大的漏水問題。不過,一體化水冷的效能,始終因為要整合各組件,而選擇一些體積細,效能一般的組件,散熱效果僅比高級風冷略佳。傳統的組裝水冷,用家可以自行選擇不同的組件,例如設計較佳的水冷頭,工業用的水泵,汽車用的冷排和巨大的水庫,組合出散熱效能驚人的組合。組裝水冷需要自行接駁水喉,方便因應水泵性能,選擇粗幼喉管,以及可配合Case Mod,把喉管穿過機箱,將冷排放到機箱外,自由度相對較高。影響效能因素影響水冷效能的因素有多種,例如冷排的大小,影響散熱面積;水箱的大小,影響水溫的變化速度;水冷頭的設計,能否帶走處理器熱量,並讓水流把熱量帶走;水泵的輸出,直接影響整套水冷的效率;水冷液的選擇,使用高防�性或是高傳熱性;以至水喉粗幼,要根據水泵的水壓與流量比例選擇。一體化水冷的最大弱點,都出於水泵身上。由於要把水泵整合到水冷頭如此細少的空間,難以使用高輸出的組合,水流及水壓不足,就會影響水冷水的流動性,令傳熱散熱效果大大減慢。雖然水泵轉頭與效能並不一定成正比例,但也算一個有參考價值的數字。雙生水冷三強介紹風扇連泵Antec Kuhler H2O 1250SPEC•型號:Antec Kuhler H2O 1250•風扇轉速:600 - 2400RPM•風扇大小:120×120×25mm•水泵轉速:風扇轉速×2•冷排體積:278×120 x 27 mm$899Antec Kuhler H2O 650•型號:Antec Kuhle迷你倉 H2O 650•風扇轉速:700 - 2400RPM•風扇大小:120×120×25mm•水泵轉速:風扇轉速×2•冷排體積:151×120×27mm$499Altech3187 4111現代一體化水冷都是把水泵整合到水冷頭,Antec Kuhler H2O 650及1250卻把水泵與風扇連接,利用風扇轉運的動力,推動水泵,風扇轉速會直接影響水泵效能,雙風扇的1250就等於擁有雙水泵,輸出兩倍力量。水泵移離水冷頭,可以減少水泵運作熱力影響散熱。基於這個特別的設計,冷排風扇不能隨意更換。透視冷頭Cooler Master Eisberg 120L PrestigeSPEC•型號:Cooler Master Esiberg 120L Prestige•風扇轉速:1,600RPM•風扇大小:120×120×25mm•水泵轉速:3,600RPM•冷排體積:156×124×30mm$1,249Cooler Master Eisberg 240L Prestige•型號:Cooler Master Esiberg 240L Prestige•風扇轉速:1,600RPM•風扇大小:120×120×25mm•水泵轉速:3,600RPM•冷排體積:280×124×30mm$1,499Microworks2950 0175Cooler Master Esiberg Presitge是品牌的新水冷系列,加入多個特別設計。名為Jet Stream Technology在水冷頭上方提供入水位,當水冷液隨時用時間蒸發,用家可以自行加入水冷液維持水冷運作正常;為水冷頭加上Micro Channel Technology功能的膠片,令水冷液分散衝擊水冷頭,平衡衝力分布,更有效率帶走冷頭熱力。巨型冷排NZXT Kraken X40SPEC•型號:NZXT Kraken X40•風扇轉速:800 - 2000RPM•風扇大小:140×140×25mm•水泵轉速:2,900RPM•冷排體積:172.5×138.4 x 27 mm$780NZXT Kraken X60•型號:NZXT Kraken X60•風扇轉速:800 - 2000RPM•風扇大小:140×140×25mm•水泵轉速:2,900RPM•冷排體積:312.5×138.4×27.0mm$1,100Eastwood2511 2922140mm風扇是散熱器及機箱的新設計趨勢,NZXT Kraken X40及Kraken X60是首款採用了140mm Form Factor的一體化水冷,選購時前要了解機箱後方是否支援140mm風扇,避免在安裝上出現任何問題。採用140mm設計的優勢,包括風扇在同樣轉速輸出更高氣流量,而且冷排有更大空間,增加散熱表面積,兩者均有助效能提升。測試環節最後環節會對六款一體化水冷進行實際測試,測試平台使用上 Xeon E5-2650 八核心處理器,規格TDP達95W,再進一步由2.0GHz超頻至2.35GHz,提供足夠熱力,盡試各款一體化水冷。測試目標特別加入Thermalright散熱器,對比頂級風冷的效能差異。測試將使用三款軟件監察處理器溫度變化,多作參考分析,增加準確性。Analysis測試結果顯示,Antec Kuhler H2O 1250與NZXT Kraken X60在Extreme模式錄得接近成績,即使是系統負載時候,CoreTemp及Intel Extreme Ultility也紀錄得50度以下的成績,Antec Kuhler H2O 1250更錄得CoreTemp最低的48度。不過,比較兩者的風扇速度,Kuhler H2O 1250雙風扇都以2,200RPM運作,Extreme模式錄得44.4dBA最高噪音,相反,Kraken X60只需1,700RPM及42.3dBA運作噪音。至於單風扇冷排組別,NZXT Kraken X40的Extreme模式就表現有明顯優勢,CoreTemp錄得負載時最高溫度僅52度。值得留意,Antec Kuhler H20 650的成績與Thermalright Archos SB-E X2相若,Cooler Master Eisbert 120L Prestige更是落後於頂級風冷,可見水冷效能優於風冷之說,並不一定準確。Extra功能監察軟件測試六款型號當中,其中三款:Antec Kuhler H2O 1250、NZXT Kraken X40、NZXT Kraken X60,均支援專門監控的軟件,可以監察水溫及水泵運作情況(Kuhler H2O 1250為風扇轉速),可確保水冷系統正常操作,並能設定寧靜及高效模式,功能實用,值得在選擇時加分。CONCLUSION一體化水冷安裝設計簡單,面對功耗愈來愈高的處理器,相信未來高級散熱市場,都會被此類產品佔據。另外,測試結果發現14mm Form Factor設計優勢明顯,而且新款機箱使用14mm風扇設計愈來愈多,組裝新系統時使用,兼容性將不成問題,或也會使用DIY新潮流。Text、Photo:FTMLD/Art:摩天輪/Editor:Ayumini storag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