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從海南昌江返台的省思
如果非因公務,儲存倉筆者可能很難到達海南島的昌江,這�位處海南較未開發的西部,是個黎族自治縣,對台灣居民來說,既陌生又獨特,此行在昌江一周遊歷,卻引起我諸多聯想。昌江人很想向台灣民眾推介自己,當地台商很少,有位1994 年起就在當地札根的劉姓台商,藉由栽種芒果,既是當地的大農業戶,又是土地最大的「地主」,由他和地方人士的互動可知,劉先生絕對是融入當地,而他對昌江的芒果生產則有大功。昌江仍落後旅業路漫長不過,昌江相對台灣仍然落後許多。雖然大陸已經將海南標舉為國際旅遊島,不過旅遊是高度講究服務精緻和人性化的行業,由此而言,昌江還有長路要走。舉例來說,所住的幾家酒店,經常漏了「叫早」;又如霸王嶺是當地的國家森林公園,到訪時正逢大雨,開車的師傅和省台辦的官員,不斷鼓勵台客將一支故障雨傘隨地丟棄到車外,即使台灣客語帶遲疑: 「要不要丟到垃圾集中處? 比較好。」師傅和官員還是毫不保留地強調:「丟吧丟吧,可以報銷,沒事兒!」另一位縣級宣傳官員解釋說,有些人上山遇到大雨,撿去了,還能用;他似乎以此強調,就地丟破傘是「資源再利用」;但是,兩者真的是大不同。昌江既是黎族自治縣,照說應有黎族的傳統文化,這點在當地費心保存了羊拜亮老太太傳承的燒陶工藝,以及專人表演的黎族「竹竿舞」可以窺見一二,只是,這都是在「刻意」之下的存留。和世上其他的弱勢文明和傳統文化受到現代強勢文化衝擊一樣,黎族在此,可以迷你倉最平現的傳統,實在已經極為有限。經過長途拉車,來到縣內的王下鄉,深山老林內的一批黎族茅草屋,是宣傳官員口中,經過大力保護之下的成果。可惜,目前由於居民都遷出該村落,所留存的茅草屋也可見破敗荒頹,正在和歲月搏鬥。茅草屋要原物保存實不容易,天下豈有萬年不腐的自然物質?但當地居民既然在地方政府為其改善生活條件的政策下都已尋求更好的居處,茅草屋無人住,荒敗也只是時間問題。原村改善生活保文化原貌筆者認為, 最佳的上策是原村改善生活,讓文化就地保存;異地展示或僅保存建物,均非良方。但要做到這點,必須有細緻的文創作為,官方要政策定奪:保存黎族原住民的文化原貌,以尊重少數民族為目的?抑或是用以吸引遊客,藉以發展旅遊,謀求商機?如果政策目標不明,自然難上加難。山區交通不便,遊客罕至,基礎建設不完備都是先天的困難,大陸在很多方面都表現過克服困難達成目標的決心,相信只要有心,仍大有可為。只是目前昌江也仿效海口、三亞正引進五星級酒店的昌江,似乎也和大陸更多的二、三線城市一樣,還沒有想透自己要走的路,如果都是五星酒店,昌江又和其他城市有何不同?對台灣人而言,很難對髒、臭、毒的地方感興趣。髒,指隨地吐痰;臭,指萬人吸煙;毒,則是指自己吸煙還硬將煙塞進客人嘴巴,或走進酒店房間一股濃厚的二手煙味;很抱歉用這樣的字眼,但筆者所屬的台媒已沒有實話直言的空間,只好藉《明報》一角,略抒感懷。王彥晨 台灣資深傳媒人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