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本市醫療新聞 醫院洗手間設施壞了垃圾溢了

■門診病人滿意度評價中洗手間最差,儲存倉不文明如廁加不及時清掃是主因 ■醫院將整改,或將優化男女洗手間比例□醫院洗手間的衛生狀況確實堪憂 /晨報記者 肖允□晨報記者 張穀微前天,2013年上海市公立醫療機構服務質量病人滿意度研究項目的結果發佈。其中,公立醫院的門診洗手間在41個測評項目中位列最後一位,滿意率僅74.46%(詳見晨報 3日 A8版)。昨日,記者實地探訪了3家申城醫院,分別為社區、二級、三級,發現洗手間確實問題多多。據研究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市衛生部門下一步將會討論如何整改的問題,可能會採取優化男、女洗手間比例,定時、定人清掃洗手間等措施。坐在馬桶上膝蓋碰著門昨天下午3點37分,記者在本市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樓看到,這個時間來就診的病人已經不多。由於沒有明晰的標識,記者尋找了半天,才在一間輸液室的裡面發現了洗手間。走進女洗手間,發現裡面的空間特別狹小,等候處只能站兩個人。這個洗手間只有兩個廁位,記者推開其中一間,只見裡面蹲位處站腳的地方竟然有未清掃的大便。旁邊一個廁位的門虛掩著,一位老太太正在使用。大約5分鐘後,老太太出來,記者進去,才發現原來門鎖是壞的,根本鎖不住。由於這間是座廁,裡面的空間更小,基本上人坐在馬桶上,前方就只留一雙腳的空間,膝蓋幾乎已經碰著了門。隨後,在準備去洗手時,記者又鬱悶地發現,兩個感應水龍頭也是壞的,幸好旁邊還有一個手動的能用。坐便圈濕了洗手台都是水在本市一家二級醫院的洗手間,記者看到,那裡的空間明顯比前一家社區醫院大了許多,女洗手間設了5個廁位,不需要等候。但走進去再仔細看看,情況卻也不容樂觀:其中,有一間蹲位周迷你倉最平都是亂丟的紙,另一個則在不停地沖水,似乎是失靈了,還有一間是座廁,座便圈上全都濕了……記者隨後又去了一家三級醫院,在門診化驗、抽血中心旁,女洗手間是那種一個長排的蹲坑,一共3個蹲位。記者看到,蹲位的地面又濕又髒,有一個垃圾桶裡面的紙已經溢了出來,顯然已經長時間無人清掃。洗手間外面的洗手台上也全是水,讓人不敢靠近,抬頭一看,鏡子已經髒到模糊看不清。該醫院的一位保安解釋說,因為門診部在裝修,現在是臨時借用了原來的行政樓,所以設施相對比較簡陋。記者實地探訪的感受是,部分病人、家屬不文明使用廁所加上未及時清掃,是申城醫院門診洗手間呈現出以上樣子的主要原因。定時定人清掃尤其需落實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課題組組長薛迪昨天告訴記者,這次門診病人滿意度評價包括了醫療費用合理性、護士服務禮貌、醫生恰當解釋診斷、保護病人隱私、預約系統方便等41個項目,原本以為不會有太多人關注洗手間的問題,結果出來後,沒想到竟是這一項最差。薛迪說,過去市民可能不太重視這一細節,但現在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洗手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據薛迪介紹,市衛生部門下一步可能會探討後續整改、管理的具體方案,從細節上要求醫院落實進行整改,比如優化男、女洗手間比例,因為女廁出現排隊的現象要明顯多于男廁;再如,定時、定人清掃洗手間,現在醫院保潔人員緊張,也可能對洗手間清掃問題不夠重視,因此這個方面尤其需要整改。此外,本次研究除了已經發佈的主報告外,項目組還分不同的醫院做了詳細的分報告。薛迪表示,項目組將儘快將分報告反饋給各家醫院,讓他們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以便及時進行針對性整改。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