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理財產品急增背後暗藏風險
理財產品作為金融領域的一種投資手段本無可厚非,文件倉但如果出現急增且掩蓋資產負債式的發展,則具有典型的影子銀行特徵。而從中國目前經濟領域所體現四大系統性風險來看,影子銀行的風險可謂最為隱蔽與不可預知。普益財富聯合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銀行針對個人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數量達28239款,同比增加25.84%,發行規模達24.71萬億元,同比增長45.44%。可謂是規模日益龐大,並成為各大銀行與信托合作的主要業務之一。2013年雖然國家對此有所規範,但利益與業務擴張,使得影子銀行規模不斷增加,其間的各類理財包括房地產基金、應收賬款等也都成為其變相的一種理財品種。截至2013年11月20日,相關市場統計顯示,2013年1-10月銀行理財市場發行個人理財產品共計37880款,較2012年同期增長30.47%。從發行機構類型來看,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已經形成了三分市場的格局,截至2013年11月底,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主體構成中,城商行以12587款的發行量和35%的占比超越股份制銀行躍居第一位。理財產品的種類與規模日益加大,但這些並不是表內的,其暗藏風險的特徵異常突出。在中國的市場現實中,影子銀行主要涵蓋了兩塊:一塊是商業銀行銷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財產品以及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銷售的類信貸類產品,比如信托公司銷售的信托產品;另一塊則是以民間高利貸為代表的民間金融。從現實情況來看,國內近年溫州、鄂爾多斯等地的民間借貸危機不時爆發,充分顯示其風險性與累積性。從目前影子銀行存在形式來看,主要集中在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領域。由於影子銀行是信貸市場、資本市場、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購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因此其不可能存在共存全勝的概率,其間的品種分化與信用風險將明顯體現。從理財產品的購買對象來看,其覆蓋了個人、公司、機構等諸多投資消費體,作為上市公司而言,其參與理財的熱情也水漲船高。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逾15存倉家上市公司今年共有約1300多筆投資用于購買理財產品。除部分信托理財產品以外,絕大多數是銀行理財產品,涉及多家上市銀行和城商行,規模達到1434.9億元。從中國金融市場變化來看,游離在中國受監管銀行系統之外的金融中介機構迅速增長,即使在近年的經濟放緩過程中總體貸款需求減弱,非銀行信貸的重要性依舊持續上升。盡管這為私人部門提供了更廣範圍的金融服務,但也對中國金融穩定構成了新的挑戰。一些銀行通過理財產品籌得的資金被用于為表外資產融資,包括公司債。由於這些資產的細節並未公佈,很難評估潛在的信用風險,而這些風險最終將由理財產品購買者承擔。IMF曾警告稱,即使理財產品的信用風險低於信托產品,這類風險若突然爆發,仍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後果。影子銀行的風險爆發往往具有一定的市場信號,其實這也是一種資金違約或信用違約的前兆。回顧2013年兩個重要危機信號來看,非常明顯的其信用市場的風險軌跡出現。一個是2013年6月的所謂錢荒式下跌;另一個則發生在當前。上周,中國銀行間市場基準回購利率刷新2013年6月"錢荒"時的記錄,7天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盤中一度觸及9.8%,超過了2013年6月該利率9.29%的最高水平,7天與14天Shibor當日雙雙大漲逾100基點,均超8%。這兩個重要數據信號的變化,筆者認為是一種金融危機的前兆。它往往是一種信托違約或資金市場面臨風險來臨的信號,對此筆者認為2014年很可能再次上演,而是否演變為一種信用違約式的發展,則要密切觀察。理財產品數萬款的增長,其背後往往與資本的逐利性質相關,那麼當這種利益面臨資金市場供應不暢或收益無法達到時,就會產生信用違約,由於理財產品處於監管的表外,因此其風險的演變往往具有突發性,可能你看相關方經營穩定,但如果金融市場利率、匯率、相關產品等一旦累積風險爆發,它往往具有極大的殺傷力;美國次貸危機實際上也是一種理財產品的信用違約,其直接導致了美國金融危機的出現。因此目前理財產品的急增需要提高警惕,其背後暗藏的風險不言而喻。儲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