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沈陽製造插上網絡翅膀
本報記者 孫潛彤借助互聯網平台,自存倉 依托信息化技術,沈陽老工業基地獲得了再度發力的新優勢, 切實提升了傳統裝備的智能化、 網絡化、 國際化的競爭力。插上網絡翅膀的傳統制造業正在實現向服務型製造商的轉型飛躍。記者在沈陽機床集團公司看到, 由於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控系統的核心突破, 世界上第一台全智能機床操作系統——i5全智能機床操作系統的橫空出世, 沈陽機床已實現了 "在線工廠" 和 "機床檔案" 兩大應用功能。用戶在全國各地可實時查詢其工廠的產量信息、 各生產線的訂單生產執行情況、 耗材資源庫存等信息, 為用戶決策提供可靠、 及時的數據信息帶來更多方便。而用戶的使用情況和現場操作問題, 沈陽機床售後服務端也可以實現實時瞭解, 便於遠程監控、 遠程診斷、 遠程幫助。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說:"信息化是傳統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也是中國製造抓住新一輪產業革命機遇的必備武器。依托信息化帶動, 企業從製造商向服務商轉型才有現實可能。" 和沈陽機床一樣, 三一重裝ECC企業控制中心也是基於網絡給客戶帶來定制化的實時服務。依托互聯網平台, 沈陽製造業還實現了 "智慧外溢"。沈鼓集團�動雲製造建設, 可為機械製造業同行提供研發設計、 經營管理、 計算分析等服務,迷你倉出租建立數字化管理、 智慧化決策和管控平台, 建立在線租用、 運維及托管等信息化應用新的商業模式, 完成從生產製造商到提供成套解決方案的服務型製造商的蛻變。借助物聯網, 北方重工實現集團重大裝備與物聯網應用深度融合, 開展重大裝備物聯網技術研發, 完成物聯網實驗樣機的開發研製工作, 成功申報了國家 "兩化深度融合專項" 與國家 "物聯網重大專項"。沈陽經信委負責人介紹, 網絡技術增強了企業信息技術綜合集成利用能力, 帶動了研發設計能力和後端營銷服務能力提升, 推動產品從低端向高端過渡, 從依靠低成本優勢向依靠技術優勢轉變, 取得一大批核心技術研發成果。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 使沈陽兩化融合走進融後創新時代, 帶動了工業設計、 現 代物流、 電子商務、 研發服務和管理咨詢等領域的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 沈陽國際軟件園聯合沈陽機床、 三一重工、 新松機器人等大型企業, 在政府支持下共同成立了 "兩化" 融合企業聯盟。此外,還成立了沈陽雲計算產業聯盟和物聯網產業聯盟, 實現以現代性服務產業的集聚和發展推動新型工業化, 企業生產效率和運營效率得到改善。在電子商務、物流信息化、 研發設計等領域, 湧現出一批具有市場發展前景的先進企業, 支撐著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