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全國版) -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城市體制創新 促營商環境優化

鄭永年 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迷你倉旺角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係研究。多年來,其獨立而深入的中國研究以及視角獨到的專欄文章,在海內外產生了重大而廣泛的影響。南方日報:您如何看待營商環境對城市發展的作用?鄭永年:發達國家往往是先有市,再有城,而中國城市的發展恰好相反,往往是先有城,再有市。因為發展中國家往往市場不發達,因此政府在城市群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沒有國家來帶動建設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那麼珠三角和中國很難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化。但是,經過前面30多年的建設,珠三角和中國的基礎設施等"硬件"已經達到一定水平,甚至已經過度發展,現在和未來要轉向"軟件"的建設,也就是要提升營商環境,建設法制化的規則和透明化的體系。南方日報:一個城市該如何來改善發展這些"軟件"?鄭永年:首先政府要意識到自身的作用和本身的局限性。我們打造龐大的城市群,都過分看重經濟的效mini storage。從一般經濟學意義來講,一般都是規模越大,經濟效益越高。但對城市來說,城市是人居住的地方,不僅需要經濟,還需要各種社會生活。現在廣州等地,城市越來越大,而社會生活卻越來越差,空氣不好、交通擁堵等矛盾突出。現在的問題是政府管得太多,什麼都管,什麼都管不好,市民一有什麼事情都要找政府,政府不僅做事特別多,而且非常頭疼。反觀發達國家,其城市基本上都是市場、社會主導的,因此在"軟件"建設跟得上發展。因此,我們不能光強調城市的擴張,而是要將城市建設與城市體制改革結合起來。如果沒有城市體制的改革,城市的"軟件"建設就沒有空間,所以最終必須回歸到政府的改革上來。如果把中國和歐美各看成一個發展類型,那麼在中國和歐美之間還有一個東亞地帶,日本和韓國都培育了龐大的城市群體,他們在"硬件"和"軟件"、政府和市場之間的平衡做得比較好,可為珠三角打造世界城市群提供借鑒。圖片說明:珠三角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降低營商綜合成本。魯力 攝;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