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年初“出題” 年末“收卷”

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每一年的12月,迷你倉冬天,"民生答卷"進入"考試季"。拿著紅筆打分的"考官"不是別人,正是年初"出題"的市民代表……而昨日,伴隨著2013年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綜合驗收匯報會的全面�幕,來自于民間的代表們,看"北改"、訪社區老年護理中心、踏生態濕地……年初"出題"的"考官"們,在年末感受到了不一樣的"2013成都民生答卷"!"北改":從圖紙到現實正逐漸清晰打好"建新""更新""改舊"三大戰役,通過努力,使城北區域產業現代化、形態國際化、環境生態化,還城北市民一個暢通城北、產業城北、安居城北、宜人城北。一點一滴累積的城北新貌,就這樣逐漸清晰地出現在所有人的面前。暢通城北。重要骨幹路網建設納入總體設計框架,新建道路,改造道路,打通斷頭路……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在城北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畫出重要的骨幹路網!這一年,從西向北,從東向北,穿越西北與東北的金芙蓉大道與建設北路北延線,一舉改寫城市西北與東北區域的交通路網格局。而變化,還在繼續。在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升級的路線圖里,已實施各類產業項目44個,總投資831.4億元,已完成投資115.7億元。伴隨著傳統專業市場調遷的�幕,荷花池市場、金府鋼材物流中心、鑫精石材城、川陝路沿線貨運物流場站等項目正式運營;"產業城北"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令人關注的,還不止于此。無論是基礎設施提檔升級,還是產業提檔升級,其最終目的是營造出更有活力的城市空間,讓老百姓感受到宜人、宜居,感受到生活在這座美麗城市的幸福感。在這樣的背景里,細細翻閱這一年的"北改"之變,"考官"驚喜地發現,曾經的棚戶區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路不平、燈不亮的城市中心低窪棚戶區,已與周邊一起,同步進入"改造通道"!"這裡就是光榮西路啊?以前這裡可是髒亂的典型,20個月後,這裡將建起一座座全新的高樓大廈!漂亮的外牆和完善的配套設施,肯定讓曾經在這裡的主人,笑得合不攏嘴!"走在正在開挖的一片空地里,市民代表魏祥明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在他面前的這片空地,9個居民院落,396戶老百姓將受益于"北改"工程,在不久的將來入住新居。期待改造、呼喚改造,迎來改造。來源於百姓的現實呼喚,迫切而充滿希望。2013年"民生考卷"中,1月老百姓自發舉辦的"壩壩筵",成為"考官"們評分最佳的"注腳"。而按照成都"北改"路線圖,更多的人正受益于"北改",在城市之北,已實施舊城改造項目35個,完成投資872.48億元,解放北路二段、工業學校片區、為民路等項目已完成土地上市;人民北路一段6、8號院、薛公館片區等項目完成100%簽約及舊房拆除工作;曹家巷一、二街坊棚戶區、中鐵二局自主改造等項目實現100%簽約並加緊舊房拆除工作。"宜人城北",答卷喜人。老有所依:微型養老中心裡的幸福感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為了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更溫暖,大大小小的養老中心正在成都悄然生長。"就近就便mini storage小型多樣、功能配套齊全,不離開家和親人。"這是市民代表在實地查看了位於祥和里的和生·祥和老年護理中心後,對我市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的評價。在這裡,老人的房間安裝了電視、空調、暖氣、呼叫器等設備。為了老人出行方便,中心還專門安裝了觀光電梯,並把電梯的速度調得很慢。中心不僅提供全托、日托、臨托,還提供健康咨詢及養生康複服務、餐飲服務等托養服務。市民代表、成都慈善總會秘書長榮道清對社會組織介入民生工程特別讚賞,他認為,養老不僅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參與,共同參與到養老的民生工程當中來。而在成都的"數據庫"里,如今的成都老年人口已有223萬,占總人口的19.01%。讓老人們安度晚年,成為民生詞典里重要的一個關鍵詞匯!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3個成都養老"支點",已初步架構出成都全新的養老體系。為了促進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僅2013年,我市就建成了125個社區微型養老機構,並籌建養老服務床位1.2萬張,"民生答卷"里寫下了重重的一筆。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我市首批民辦養老機構示範項目用地計劃如今已通過,並明確納入重點項目年度用地計劃管理範圍。生態立城:濕地美景宛如照片一般在成都,2013年的民生答卷還很多。而生態無疑是重要的一個"考點"。昨日的綜合驗收中,當"考官"們來到美麗的生態濕地時,陽光穿透雲層傾瀉而來,給美麗的白鷺灣濕地披上了一層薄薄的金紗,蘆葦、白樺、白鷺……冬日里的這番美景就這樣宛如照片一般進入"考官"們的"視野"。"真美啊!""這裡的空氣真好!""果然有很多白鷺,你看那裡就有一隻!"市民代表王興泉連連贊歎!在"考官"們的眼裡,如今的白鷺灣濕地不僅是天然氧吧,更是老百姓日常休閒運動的好地方!"這裡的管理怎麼跟進呢?""這裡有科普基地嗎?孩子們可以到這裡來學習濕地的知識啊!""考官"們一一提問,"考生"們一一作答。當得到一個一個肯定的答案時,"考官"們臉上的笑容綻放。而按照民生路線,到2017年,成都將基本形成具備生態保護、城市防洪、水量調蓄、文化景觀、休閒旅遊、應急避難等多種功能的環城生態區,確保133平方公里生態用地總量,依托現有水系,在環城生態區建設6個湖泊、8片水生作物區,將湖泊河道水系面積比例由7%提升到21%,依山造景,傍河成湖,連通水系……形成水韻悠長、獨具特色的大都市生態湖泊綠地系統。而2013年,"生態"背景里的民生詞典中,除已建成的錦城湖、白鷺灣生態濕地外、我市還�動北湖、金沙、江安、青龍、龍潭5處湖區及水生作物區起步區建設。全年完成繞城高速兩側200米生態帶內拆遷202.2萬平方米。累計建成200米生態帶69公里,防護林帶376公頃,綠地868公頃,農林苗木區1614公頃,田園風光保護區10余處,健康綠道152公里。待到來年,白鷺灣生態濕地會更美更美。待到2017年,我們的城市將被"六湖八區"這條美麗的翡翠項鏈簇擁,更美更美……self stor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