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流動性緊張背後:“餘額寶們”正在玩危險遊戲

"眼下很多所謂的互聯網金融沒有任何的資本金,mini storage但即使是投協議存款、短期票據這種在短期內風險較低的領域,未來依然存在很高的流動性風險,譬如債市意外大跌,大家紛紛贖回產品,相關環節依然要有風險防範機制,依然要有資本、有撥備。"早報記者陳月石張颯經歷了一周的瘋狂飆漲,銀行間資金利率近兩日終於因為央行出手逆回購而回落,新一輪流動性驟緊局面也看似告一段落。不過,今年因"餘額寶們"衝擊而導致的格外嚴峻的年末存款形勢顯然讓人難忘。甚至,在業內人士看來,一場"飲鴆止渴"的遊戲或許才剛剛開始。"信貸額度緊張將持續至明年"雖然流動性驟緊看似告一段落,但是,當"餘額寶們"等來自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所謂無風險資金已經變得遍地都是,存款正在從銀行體系流失,以及資金成本被迫抬高已經是擺在銀行面前不爭的事實。這也是銀行屢屢問"央媽"要錢的根本原因。不少銀行人士承認,餘額寶的規模效應已經讓銀行感到存款利率市場化提前�動了,而大部分銀行都還沒準備好。至少,"在存款保險制度�動前,這對銀行來講多少壓力有點大。""其實我們銀行一直有收益率與餘額寶相當的短期理財產品,但在越來越多類似產品出現後,因為在靈活性等方面沒法比,就只能跟著相應提高收益率,但單純拼價格,(銀行)根本沒有優勢。"上海一銀行理財客戶經理對早報記者無奈地表示。畢竟,銀行存款可以投資的範圍受到諸多限制,而目前更多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更是相關各方相繼補貼造勢的結果,這一點,海量存款客戶的銀行更是"玩不起"。更讓銀行業人士擔心的是,在存款流失的背後,貸款投放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不僅是年內的貸款額度早早全部用光了,從總行上面傳遞的信息看,這種信貸額度緊張至少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不僅是整體信貸額度收緊,上面還剛剛收窄了單筆信貸投放的額度。"某國有大行分行對公業務相關人士說,"這種情況,本來能做的很多(貸款業務)通過表內就做不了,只能通過資產池、信托等表外途徑來發放資金。"存款和貸款,一來一去之間對銀行的衝擊可想而知。銀行跟進"餘額寶們"面對存款不斷被擠壓,銀行也已開始醞釀"反擊"。包括民生、平安、建行等多家銀行內部人士近日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在與相關的基金公司合作方洽談研發類似餘額寶的產品。一參與類餘額寶產品開發的銀行人士就表示,銀行推類似餘額寶的產品,可以給銀行帶來可觀的存款規模。而在一股份制銀行資金運營部負責人看來,眼下湧現各種"寶",更值得銀行"學習"的則是其背後一整套的運營模式。"以現在餘額寶尚不足兩千億的規模來看,尚不足以對某一家銀行的流動性構成真正衝擊,真正對銀行產生威脅的則是類餘額寶的這種運營模式本身,包括技術手段、支付手段以及給客戶帶來的方便性等,從功能和實際操作上看,這種貨幣基金事實上已經非常接近于活期存款,但收益率確高得多,這也直接迫使銀行紛紛決定介入。"不可持續的玩法但問題是,除了思路上可以學習外,如前所述,銀行如果真的決定大規模玩各類"寶",可能真玩不起。據一位業內人士說,即便不去考慮各種補貼,其實在餘額寶等貨幣基金大行其道的背後的重要推手就是基金儲存司利用自行墊資實現了"I十0"(編注:即當天就可以將錢取出來,而就像炒股一樣,事實上基金贖回當天是無法將錢取出來的)。"但這種模式本身就存有硬傷,假設未來此類貨基的銷售量急速擴張,基金公司是否還有足夠資本實力來進行墊付,是個未知數,一旦贖回大於申購,資金池將被抽空。"某大行戰略規劃部人士對早報記者分析稱,"而這種巨額資金贖回的風險,銀行效仿推出類似餘額寶的產品,即便有資金池,但風險同樣難以規避。"除了這個模式表面的隱憂,這個"餘額寶們"還有更大的內在的隱憂,那就是隨著類貨幣基金的資金價格抬升,正在將整個資金體系拉入一個難以為繼的狀況。顯見的是,如果大量資金都投入債市,一個最淺顯的道理就是資金大於債券需求,債券收益率將下降,高收益率又談何而來?一位長期跟蹤資金業務的銀行人士更是告訴早報記者,觀察市面上各種"寶"的/天年化收益平均值,普遍高于同期的協議存款價格,"可這些貨幣基金募來的錢其實都存在我們這,而我們給的利率並沒有這麼高。這個玩法不可能持續。"上述資金運營部人士還表示:"以互聯網為平台的貨幣基金,最終還是將所募集的錢還是通過票據、特別是購買銀行的同業存款等途徑回流到銀行體系,而這部分成本已經被顯著抬高的資金,最終不得不投向了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台等回報率高但信貸不允許投放以及對資金價格不敏感的領域,這種資金鏈條是不順暢也不合理。"不對等監管亟待糾偏一邊是銀行不得不跟進靈活的基金公司紛紛推出各類"寶",另一邊,這場遊戲似乎具有不可持續的必然結局。這個僵局究竟如何化解?對此,業內人士建議,在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不引起整個行業整體波動的前提下,或許應該讓一部分投向低效率、高負債企業的產品違約破產,這是讓資金價格逐步回歸風險定價的一種有效途徑。花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就對早報記者表示,包括餘額寶、類餘額寶、信托、理財等在內,中國現在的問題是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利率對老百姓來講都是無風險利率(編注:這裡指無論是否出現兌付危機,最終終會由金融機構兜底),"這助長了投機,大家都在消耗國家信用。"此外,眼下互聯網金融產品興起的根源其實在於相關行業和銀行之間的不對等監管。這或許也是目前銀行根本無法和互聯網金融產品抗爭的根本原因。一位監管部門的權威人士直言,互聯網金融可以改變交易方式,但並沒有改變金融交易的風險本質。他指出,眼下很多所謂的互聯網金融沒有任何的資本金,但即使是投協議存款、短期票據這種在短期內風險較低的領域,未來依然存在很高的流動性風險(編注:譬如債市意外大跌,大家紛紛贖回產品),"相關環節依然要有風險防範機制,依然要有資本、有撥備。"值得關注的是,面對流動性"隔三差五"的頻繁波動,隨著影子銀行的不斷創新,其實可能央行的傳統貨幣政策工具效力也被大大削弱了,這也是為何流動性問題越來越明顯的原因。"如果把中國經濟增長比作一條大船的話,央行所能用的'槳'太小了。"沈明高建議,央行應引入入Shi bor或逆回購利率作為新的利率政策工具,以此來更好地監控市場。可見的是,美聯儲調控的惟一工具是隔夜拆借利率。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