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港台新大樓天價60億 建制阻撥款恐變一鑊粥
香港電台籌備已久、選址將軍澳的新廣播大樓,文件倉預算額由2009 年時的16 億元,增至最新的60.5億元。由於涉及大幅超支,近日在立法會提交預算時遭到議員質疑,其中建制派議員更堅拒「開綠燈」。但現有的招標合約將於明年3月失效,若未能在限期前通過立法會,將需要推倒重來、重新招標,隨時令成本進一步增加。新大樓搞到「一鑊粥」,據老紀了解,涉及多方面的「不幸因素」,包括近數年建築成本大升,以及項目規劃一改再改,導致建築面積大幅增加,再加上後來需要增設數碼廣播、高清拍攝等技術。無論如何,港台若未能清楚交代相關原因和賬目,無法在限期前通過立法會,新大樓的落成勢必延至2018年之後。香港電台向立法會申請撥款60.5億元,在將軍澳興建10 層高的新廣播大樓,以取代在九龍塘有超過40年歷史、出名狹小且殘舊的三座大樓,並發展數碼聲音和電視廣播。但因2009年初步可行性研究訂出16億元的數字,遭建制派議員質疑造價太高,在多個小組委員會內多番被要求解釋及補充資料。以昨天的工務小組為例,就未能完成討論,政府被「問到篤」情況下暫時避過撤回文件的危機,稱會補充資料,需要再次續會。但部分建制派的部分質疑可圈可點,例如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鍾樹根向老紀稱,港台新大樓的伺服器可以外借、減少空間。更關鍵的是,新廣播大樓工程早年以「設計及建造」方式招標並批出合約,將於明年3月就會失效,如是這般解釋再解釋,港台搬新大樓計劃隨時要推倒重來、重新招標兼且有成本上升的壓力。16億變60億 議員質疑估價港台興建新大樓的計劃始於2000年,當時並未出現港台定位的港台約章,亦未有數碼廣播,當時新大樓的初步工程估價為約為16億元;但在今年2013年的工程估價,2018年落成,則是60億元,當中增幅所為何事?副廣播處處長戴健文解釋指,2000年的估算存倉是技術可行性研究,且當年只是考慮港台搬大樓,並未有數碼廣播。13 年後的今天,則已經開始採用數碼廣播。他強調,港台已經努力規劃,符合實際需要,過程符合所有程序規定,並直言如果13年後推倒重來,是員工的無奈及難以接受。另外翻查資料,當中的建築面積及地盤工程亦有明顯增加【表】,若單以16億元比之60億元,還要提提面積之增。今次打擊港台的「重炮手」有民建聯、科技業起家的鍾樹根建,他建議可以將伺服器外借,「明天要用金正恩,今日去�定」,至於存檔的一些舊帶則可以丟棄,省去空間,認為最少在10 層中減少兩層,減省開支。他聲言,如果政府不解釋清楚,「咪重新招標囉」。港台電視工會主席蔡玉玲認為議員質疑正常,至於存放經年的舊帶搬去新大樓,是「雞同雞蛋的問題」,因存在搬去新大樓才能有空間去處理。2月死線後須重新招標港台消息人士指出,中標的工程明年3 月20 日就會失效,而限期前的最後一次財委會是2月21日,換言之,只有不足3個月處理有關撥款,若屆時未能處理便要重新招標,猶如「玩完」,令整個程序最少增加一兩年。對於港台方面有向民建聯私下遊說,但消息指民建聯仍對外高姿態否定撥款,「唔通叫價要再高�,還價而唔要新聞讓步?」委員會上港台已經有回應,但就有無盡的質疑、無盡的問題,「感覺有些拉布」。2009年擴展業務的時候,已有員工投入相關擴展。面對狹窄工作環境,指唔搬都可以,不過就要「大排檔、山寨一點」,且未必能有高的節目產量,或要加入亞視的行列,重播部分節目。消息透露,港台處長都支持搬遷,而事件亦令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都遲些上京處理事項,但以昨天工務小組的效果所見,局長在前黨友展示「牙力」似未派上用場。能否在2018 年有新大樓懸而未決,不過還是港台人蔡玉玲的願望來的直接:「有新大樓,又不用做官媒!」紀曉風儲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