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SEPA科技教育教學模式
談起科技,迷利倉許多人只會想起電腦、太空穿梭機和智能電話等事物。至於科技教育,大家又理解多少呢?是運用科技進行教育工作?抑或是教授科技知識呢? 我從事科技教育工作已廿多年,深深體會到社會上不同人士於不同的時刻,對科技教育有�不同的見解。畢竟科技是隨�時間而演進的,不同年代對科技確有不同的理解。曾幾何時,通過巫婆的水晶球和月光寶盒跟地球另一邊的人即時對話只是幻想,但今天大家口袋�的智能電話,便是從前的水晶球和月光寶盒了。 初入行時,教授學生的主要是金工、木工、電工等以實務為主的技術。打從十多年前引入雷射雕刻機和電腦繪圖軟件後,工場實務仿似一下子減少了。近年興起微電腦控制技術,學生動手用電鉻鐵進行焊接的機會又突然多了起來。這些改變便是科技教育發展的一小部分而已。 到底甚麼才是科技教育呢?於我而言,能讓學生通過動手,接觸不同的工具和物料,從中引發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和智慧,最終令學生學懂如何運用科技去解決困難,這便是科技教育。無論課堂中以甚麼物料和工具進行活動,能做到這點迷你倉便是科技教育了。 建基於對科技與設計的理解,以及歸納多年來於科技教育上的工作經驗,我認為完整的科技教育必須包含以下四個必要元素:解難(Solving problem)、探究(Exploration)、演示(Presentation)和實現(Actualisation),稱之為SEPA模式。 學生於這模式下學習,嚴格來說並不需要對科技知識進行系統式的訓練。反之通過以解難為本來設計作業,讓學生主動探究和學習相關的知識,顯得更為重要。就如早年我曾要求學生以木材製作一架給幼兒玩樂的手拉車,以當時人類的科技水平,研究學習的重點要側重於機械設計和製作工藝;十多年後,同一習作,學生運用的不再是木材,而是預製的組合式積木,拉動車子的再不是一條棉繩,而是一束光�,研究學習的是程式的編寫和光電子學。 如此看來,從前的金工、木工和現今的資訊科技等,皆是一種學習科技的途徑而已,SEPA的模式,乃是科技教育四個必要的元素。作者在2009年獲頒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現於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任教。自存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