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為什麼要吃素

在中國,儲存倉傳統的素食者多半是出于信仰而作出這個選擇。中國佛教協會曾對僧人有過生活上的要求,即"素食、獨身、僧裝"。從中,可以看出漢傳佛教對素食的重視程度。但在南傳和藏傳佛教中,卻沒有相關規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南傳繼承原始佛教的傳統,托缽乞食,施主們給什麼就吃什麼,對飲食沒有特別禁忌。至於藏傳,雖和漢傳同屬大乘佛教,理應素食,但藏地氣候寒冷,少有蔬菜,也沒有形成素食的習慣。到了今天,隨著三大語系佛教相互交流的深入,隨著交通和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有不少南傳和藏傳的大德們開始提倡素食。因為素食不僅代表了一種飲食習慣,更是源自佛教慈悲精神的一種修行。所以,素食雖是作為漢傳佛教特有的生活方式,但它的影響正在不斷擴大。與此同時,隨著人們對動物保護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以及對健康、營養等問題的重新認識,還有不少人由於宗教以外的原因選擇了素食,其中不乏文體明星和各界知名人士。可以說,素食正在呈現世界化的流行趨勢。雖然素食是漢傳佛教特有的傳統,但這一選擇並非別出心裁,而是以大乘經教為依據的。佛教在西漢哀帝時傳入中國,當時來華的印度僧人並未嚴格吃素,漢地自然也沒有素食之風。直到梁武帝時期,經過他的大力倡導,素食才成為僧人必須遵循的行為規範。梁武帝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精通教義,經常搭上縵衣為王公大臣們說法。梁武帝在研讀經典過程中發現,大乘經典明確提出,佛子迷你倉最平斷除肉食。如佛陀在《涅槃經》中說:"善男子,從今日始,不聽聲聞弟子食肉。若受檀越信施之時,應觀是食如子肉想。"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佛陀接著告訴我們:"夫食肉者,斷大慈種……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一切�生聞其肉氣,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獅子已,�人見之,聞獅子臭,亦生恐怖。"作為大乘佛子,在成就智慧的同時,還要成就慈悲。而食肉會令�生心生恐懼,不敢接近,有違慈悲的修行。而在《楞伽經》中,佛陀也告訴我們:"夫食肉者,有無量過,諸菩薩摩訶薩修大慈悲,不得食肉。"接著,佛陀進一步闡述了肉食的過患和素食的功德:"貪著肉味,更相殺害,遠離賢聖,受生死苦;舍肉味者,聞正法味,于菩薩地如實修行,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除了經典依據,"梵網菩薩戒"明確規定:"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斷大慈悲性種子,一切�生見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禁止肉食的原因就在於,吃�生肉會影響慈悲的修行,令�生對你心懷恐懼。菩薩要攝受�生,令�生歡喜,令�生樂於親近,如果使他們感到恐懼之心,就不能與之廣結善緣,進一步度化他們。是以,梁武帝根據這些大乘經律撰寫了《斷酒肉文》,勸勉四�弟子勿飲酒食肉,並明令出家�必須戒除酒肉:"若食肉者,障菩提心,無菩薩法,無四無量心,無大慈大悲。以是因緣,佛子不續。"說禪蔣立冬黃松繪圖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