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倆美國小伙建中國“方言地圖” “鄉音苑”網站收集方言故事;已收集超過150段錄音;希望更多北京人參與

司圓直 目前他生活在北京,迷你倉沙田經營一家小型咨詢公司同時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項目任教。他是中文語言學博客Sinoglot的共同創辦人。柯禕藍 現在是台灣新竹"清華大學"的語言學研究生,主要研究中文方言的歷史發展。他也是關注于中國語言學的博客Sinoglot的共同創辦人與長期撰稿人。?鄉音苑網站上的中國方言地圖。目前已有超過150段錄音。新京報訊 (記者姜妍 實習生楊雪)兩個美國人因為喜歡中國方言而建立了名為鄉音苑的網站,專門收集中國各地的方言故事。上線3個月的時間里,他們已經收集了151段不同的方言錄音。不過,創始人之一的司圓直說,現在參與的北京人還是太少,喜歡北京話的他希望能有更多的純正北京話在鄉音苑上被傳播。創始人因北京話結識司圓直是六七年前在網上認識的同胞柯禕藍。2007年他被公司派到北京,對北京話產生了興趣,開了個博客叫"北京的聲兒",貼了一些他錄製的北京人說北京話的錄音。當時柯禕藍在做一些語言學分析工作,兩個人因為這個博客結識。到了2009年,柯禕藍提出想做一個全漢語的項目,"但是具體怎麼做我們完全不知道,剛開始我們打算讓每個人讀一段相同的故事,用各自的方言,但是我們覺得行不通,因為各地的方言詞匯不一樣。"在接下來三年的時間里,兩個人一起發展這個項目,慢慢確定了網站的方向,柯禕藍也開始做編碼和設計工作,語言學家謝瑛慧在2012年也加入到項目中。今年4月,鄉音苑正式上線,45段錄音和75個註冊用戶,這是上線時他們的全部資源。這些錄音混雜了各地的方言,每個方言的使用者以錄音的形式講一段故事,從15秒到15分鐘,時間不等。志願者發揮重要作用網站上線前,司圓直跟其他人介紹這個網站,"很多人覺得很奇怪,不明白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我們做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幾個人來看。"後來有了最初幾段錄音之後,司圓直到一些大學里向學生們介紹鄉音苑,一些學生成為了志願者,主動幫忙收集錄音。"我們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做這個事情,就是因為我們喜歡,我自己不是語言學出身,但這是我的愛好。"最近兩個月因為一些媒體的關注,有了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司圓直說,如果沒有這些志願者的幫忙,他們很可能堅持不下來。堅持到現在,鄉音苑的錄音從45段增加到151段,註冊用戶也有了接近4000人。打算長期生活在北京的司圓直對北京話情有獨鐘,但是讓他覺得遺憾的是,現在在鄉音苑上只有一段北京話錄音。有人在鄉音苑上留言,覺得這段錄音更像是北京人說普通話,"可能因為錄音者受教育水平比較高,後來又在外地工作過。"司圓直特別希望能有更多的北京人參與到鄉音苑的工作里來,讓人們能夠聽到純正的北京方言。他說自己和柯禕藍做的事情只是搭建了這樣一個平台,擴充裡面的內容,還需要靠更多的本地人來完成。■ 對話創始人:我們只提供平台新京報:剛開始做鄉音苑主要是難在什麼上面?司圓直:一方面是編碼的事情,還有就是項目的方向。其實我懂的方言很少,就是官話和北方方言,所以鄉音苑95%整理翻譯的內容都是志願者完成的。我們就是提供了這個平台,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對自己的方言感興趣。新京報:所以你們希望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司圓直:讓中國的方言有一個特別豐富的錄音倉庫。我們希望將來可以看著中國地圖,就能找到每個縣城的不同方言錄音,這些差別都很有意思。新京報:我看你在一次採訪中提到很多北京人對方言並不了解,可能聽到有口音的普通話就以為是方言。司圓直:那是我和那個記者在開玩笑,說實話我覺得北京人很寬容,並不會去嘲笑有口音的人,他們也很習慣接受別人的口音。新京報:資金上的消耗多嗎?司圓直:我們5月份籌集到了一些錢。隨著我們錄音庫的擴大,支出肯定會越來越多,所以也希望將來可以有公司贊助我們。新京報:會考慮將來把網站賣掉嗎?司圓直:我們不考慮賣掉。一個原因是怕別人只想拿它賺錢卻不用它研究。現在的版權情況是這樣:網站上的錄音如果是用作研究,學者可以免費隨便用,永遠都會這樣。另外這是我們的寶貝,不想把它放棄。■ 相關新聞中國正推進語言數據庫記者昨日聯繫上國家語委科研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其表示,目前國家正在推進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按照省份推進,目前江蘇、北京、上海和廣西等地的工作已經�動,江蘇已經全部採集完畢,並且建立了語言資源展示網。該工作人員還表示,自己知道鄉音苑的工作,感覺鄉音苑覆蓋面目前還比較窄,屬於民間運作。根據報道顯示,目前江蘇省的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展示網已經于2011年開通,採集整理後的有聲資料超過106個小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