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醫藥行業面臨大變革

今年以來,迷你倉價錢內地掀起各種類型的變革,包括反貪、產業升級、金融改革等等。向來問題多多的醫藥行業,雖暫未被中央點名,但一場變革似乎正在醞釀之中。此前,發展委已下令要求調查藥企的生產成本,外資藥企葛蘭素史克近日亦因賄賂,被內地公安調查,引發社會對醫藥「潛規則」的討論。已被詬病多時的醫藥行業,似乎不能不變。近日,公安部發出公告,指外資藥企葛蘭素史克,其多名高管因涉嫌嚴重商業賄賂等經濟犯罪,正被當局調查。報道指出,案件中葛蘭素公司懷疑利用內地一家民營旅行社,巧立名目舉行各項會議、培訓後,把金額達逾2000 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賄賂資金,送給一些醫療相關的高管手中。業內行規外資祭旗其實,此案只暴露了醫療行業腐敗的冰山一角,業內一直存在諸多不為人知的「行規」,而內地企業向醫院行賄的情況更嚴重。今次官方先以外資企業「祭旗」,除了葛蘭素史克之外,消息指出,比利時製藥商優時比(UCB)亦受到調查。以會議及旅遊名義行賄的做法,在內地醫藥界十分當見。《21 世紀經濟報道》引述資料指出,同仁堂科技(1666)在內地上市的母企同仁堂,2012 年的淨利潤為5.7 億元,但單是會議費用就花了2.17 億元。會議費用之多,難免令人懷疑。醫藥行業的貪腐,以及其他諸多無法解釋的開支,間接推高了藥價。例如成本30 元(人民幣.下同)的藥品,經過醫院賣到消費者手上,隨時可變成300 元。當中除了一些基本的人力、材料及運輸等成本之外,代理商的回扣,以及打通醫院關係的費用等,才是最大的開支。高昂的藥費令內地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持續多年,但一直未有改變。而如迷你倉庫巨大難題的背後,原來是由「以藥補醫」這個不合理制度所造成。事實上,由於內地人口眾多,政府無法承擔全國人民的醫療開支,所以早於1989 年,內地便在各地陸續推行「以藥補醫」制度。目前,醫療機構的經費主要來自地方財政撥款、醫療服務收入及藥價收入。但國家撥款只足以支付約一成的開支,其餘費用要靠醫院自行解決。當中,包括護理費、手術費、診療費等醫療服務,其價格受物價局限制,所以,藥物便成為支撐醫院開支及醫護人員薪酬的主要來源。以藥補醫的惡果為了提高收入,醫院居然鼓勵醫生多開藥,近年內地濫用抗生素問題嚴重,亦可說是「以藥補醫」制度下所造成的惡果。除了抗生素之外,部分醫生甚至開一些與病情無關的維他命、補藥等。醫生的首要工作並非治病,反而是賺錢,專業形象大受影響。畸形的醫療制度下,民眾得不到有質量的醫療服務。藥企被冠以暴利惡名,但大多數企業只是為生意,無奈下不得不賄賂醫生及醫院,才令藥價被推高。醫生及醫院雖然取得不少利益,但經常受唾罵。貪污問題嚴重的醫療界,已形成三輸。�生部發布的《2011 中國�生統計年鑑》顯示,藥品收入佔內地公立醫院收入的約四成,醫院及醫生仍須靠藥維生。雖然,前�生部部長陳竺於去年1 月宣布,要在「十二五」期間全面取消以藥補醫,但事隔一年多,政策似乎暫時未有進展。目前,內地在醫藥界進行反貪,其成效仍令人懷疑。只因醫院對賣藥仍存在依賴,而醫藥行業的激烈競爭;加上醫院管理的不透明,均助長賄賂行為的存在。無疑目前政府的打貪行動,或多或少對藥企帶來影響,大型上市公司可能繼外資後,成下一波打擊對象,值得投資者注意。郭澄儲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