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澳門元替代及擴大用途之議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自存倉以及近年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盪,澳門是否需要調整貨幣發行及匯率制度安排,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澳門是個微小經濟體,是少數幾個實行貨幣局制度的地區之一。長期以來,澳門具有特殊的貨幣結構,即港元在貨幣流通中具有與法定貨幣澳門元相當的認受度,在M2的佔比中長期高於50%。這一明顯的貨幣替代現象,一直令市場對澳門元的存在價值持有不同的認識偏差。港元雖不是澳門法定通貨,但其在本澳流通情況長期超越澳門元,是澳門地區流通量最大的貨幣,擁有與法定貨幣相當的地位。從貨幣供應角度看,在澳門M11結構中,港元一直佔很大比例,在50%左右徘徊,一二年佔比超過澳門元,達54.7%。在M22結構中,港元佔比長期維持在50%以上,澳門元佔比則僅在20-30%之間,港元佔比約為澳門元的2倍。在本地居民貸款結構中,這種現象表現更為明顯,澳門元佔32.3%;港元佔比為62.8%。從使用途徑角度看,儘管澳門元是法定貨幣,但澳門元主要運用在小額支付方面,如小額交易及日常零星支出。港元在澳門一直具有重要地位,於大額交易及小額交易均廣泛應用,尤其在大額交易中港元相比澳門元,佔絕對明顯優勢。反映澳門存在明顯貨幣替代現象。政府曾採取過一系列支持澳門元流通和提高澳門元信用的配套措施,提升澳門元在貨幣供應量中所佔的比重。但仍未能根本改變港、澳門元在市場流通中的結構。退市時機並不成熟短期來看,澳門元、港元、人民幣在澳門市面共同流通的狀況將持續,實行完全港元化,廢除澳門元在澳使用,或調整聯繫匯率改掛人民幣等,都會造成經濟動盪,故不宜作大幅調整。長遠來看,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資本項目的逐步開放,未來澳門元改掛人民幣,甚至與香港、內地建立貨幣聯盟的可能性及需求客觀存在。從經濟及貿易層面看,澳門元改掛人民幣的有利因素不斷積累,包括三地宏觀指標的走勢日益趨同,三地人流、物流、資金流日漸暢通,經濟金融層面的融合正加速等。但貨幣發行及匯率制度的改革,除經濟因素,也要考慮制度變革前後的收益及成本,更需要從政治及社會民生上綜合考慮。港元在澳門大量流通,是貨幣替代的一種現象。一是港元在澳門具有長久流通歷史及真實交易需求,二是澳門實行貨幣局制度。前一個因素造成港元在澳門流通的既定事實,後一個因素為港元在澳門流通提供強大內在動力和制度環境。港元在M1、M2中的高佔比這種貨幣替代現象並不足以否定澳門元存在價值,或以此為依據證明實行完全港元的必要性。因這現象本身是貨幣局制度下的衍生現象。假如澳門元與其他貨幣掛�,其他貨幣在M1、M2中的佔比也會維持高位。總體來看,當前澳門元實行與港元的聯繫匯率制度,是歷史和現實的選擇,具有一定合理性,也是眼前最穩定的選擇。多推廣使用澳門元根據一般理論,相比於香港,當澳門利率上升、通脹下降、流動性溢價降低,居民將減少持有外幣,增加持有本幣。這是推動澳門元使用的有利時機。一旦經濟增速回落或金融市場的整體風險水平大幅提升,資金會湧向港元等安全資產,本幣與外幣不生息貨幣之間的替代作用明顯,此時推廣澳門元的使用將阻力重重。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居民在日常交易支付層面上,對貨幣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個需求穩定增長,有一定剛性,每年增速基本在15-30%區間,也是擴大澳門元流通範圍及渠道的最大基礎。為此,在經濟發展平穩期,尤其要抓住近年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的有利局面,加強宣傳,提升公�對澳門元作為當地法定貨幣的認識,大力推廣澳門元的使用。近年,電子渠道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已日益廣泛,包括澳門通、網上繳付費用等,雖對現鈔造成一定替代,但總體對提升澳門元的運用具有積極作用。近年澳門地區信用卡的發行量及簽賬額持續上升,一二年澳門發行信用卡數量約65萬張,簽賬餘額約17億元,兩者同比增長約16%;信用卡簽賬總額對住戶最終消費支出的比率亦小幅升至16.8%。貨幣電子化是一個趨勢,通過電子化,澳門元的運用範圍得以擴張。隨著內地遊客增加,以及澳門居民北上消費,跨境刷卡消費金額不斷增長,例如為支付銀聯收單款,澳門與內地銀行間每天都有數額巨大的資金清算交割。一二年底,留存在內地金融機構的澳門元資金達8,000多萬。鼓勵以澳門元貸款樓按是澳門元主要使用途徑。近年銀行業先後在樓按業務及理財業務行推廣使用澳門元貸款,均取得不錯成效。相對於港元的樓按貸款餘額,澳門元樓按貸款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同時,中小企貸款領域也是重要運用途徑。截至一二年迷你倉新蒲崗,未償還中小企業貸款餘額為319億元,其中港元佔貸款餘額72.9%,澳門元佔比18.8%。由於大部分中小企業在幣種選擇上沒有太多要求,客觀上有利於澳門的推廣使用。因此,通過政府及銀行業界合理引導、加強推廣,未來在中小企業貸款中提升澳門元的佔比仍有較大潛力。此外,人民幣的使用渠道不斷擴展,市場對人民幣的資金需求也在增大,海外人民幣流動性緊缺的現象不時出現。人行已與20個國家及地區簽訂貨幣互換協定,涉及規模達至2萬億元,其中香港為4,000億元,新加坡為3,000億元。台灣正準備簽署,但澳門卻仍未計劃簽訂有關協定。建議澳門金管局適時與人行簽訂貨幣互換協定,且參照香港經驗,出台允許銀行用合資格的抵押品,向金管局融入短期資金的措施。這將增加澳門人民幣流動性,便利金融機構對流動性的管理。當前,澳門人民幣業務發展快速,部分銀行貸存比較高,需要向市場拆入資金;與之對比的是,澳門元需求有限,貸存比較低,富餘的資金大部分只能購買金管局金融票據,但年利率僅有0.5%。倘金管局與內地簽訂互換協議並形成香港類似向市場提供人民幣流動性的機制,銀行業可把持有的澳門元金融票據,必要時抵押給金管局,融入人民幣流動資金。這不但能增添一個人民幣資金來源渠道,有利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建設,也有利金融機構綜合管理澳門元、人民幣的流動性。倡旅業多用澳門元綜合旅遊業是澳門的支柱產業,但日常運營主要使用港元。雖然部分博企可使用澳門元作籌碼,但大量旅客對澳門元瞭解不深,習慣兌換港元來澳消費,令澳門元籌碼被邊源化。政府可鼓勵博企多使用澳門元籌碼,以澳門元下注,且要求博企加大澳門元籌碼的宣傳推廣。一是維護澳門元是法定貨幣的地位,二是讓市場除港元籌碼外能多一個選擇,以滿足客戶多樣性需求。同時,對不涉及外地居民的交易,應鼓勵綜合旅遊企業多採用澳門元作交易,例如發薪、本地採購等。另一方面,近年港澳地區通脹高企,香港政府為對抗通脹、保持市民的購買能力、促進香港零售債券市場發展,推出三批次"通脹掛�債券"(iBond),受市場追捧。反觀澳門,近年通脹比香港要高,在存款利率長期維持低位及人民幣不斷升值的環境下,澳門居民缺乏抵抗通脹的金融工具,購買力不斷被削弱。雖然澳門政府財政穩健,連年盈餘,港府也長期奉行審慎理財原則,財政持續保持盈餘,兩地均無彌補財赤之需,但iBond的推出仍具有積極意義。對澳門來說,若推出通脹掛�債券,不但能協助居民對抗通脹,更深層次的是實現澳門元債券從無到有的發展,進而擴展澳門元在金融領域的運用。長遠來看,依託現有票據交易所更可進行債券發行、託管、二級市場交易、回購、掉期等交易,將大大提升澳門元的運用。修訂完善金融法案金融領域的運用渠道有限、制約澳門元的推廣使用,建議通過制定並完善各金融各子行業的法律,此規範並推動金融業發展、拓展澳門金融業的深度和廣度、擴大澳門元流通使用。澳門缺乏金融市場,金融創新步伐相對滯後,令金融業發展局限於銀行業及保險業上,其中以銀行業為主體。澳門回歸以來經濟快速發展,但其他金融子行業的發展一直未取得突破。以傳統存貸業務為根基的銀行業,在本地市場狹窄、貸款需求有限下,紛涉足國際性業務以突破發展瓶頸,如一二年澳門銀行業國際資產佔銀行體系總資產的83.4%。現代金融業涵蓋範圍包括證券、信託、共同基金管理、資金託管、私募基金、風險投資等,當前這些領域仍沒有出台具體監管政策及指引,不利於規範、引導、促進行業的發展。例如近年居民財富快速增長,對資產管理需求不斷增長,但當局對此認識仍處"保險業下的退休基金"。監管法例是九九年出台的《私人退休基金法律制度》,這不但阻礙共同基金公司的成立、運營及產品的開發等,也令公�在缺乏選擇下只能被動購買港元或其他外幣的基金產品,制約本地行業的發展。在人民幣國際化及粵港澳合作的有利條件下,三地的匯率差、利差、政策差異會繼續存在,澳門金融業大有發展前景。例如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份額化)在風險可控下讓公�分享貸款收益、利用現有的票據交易所發展澳門銀行間債券市場、為高資產淨值的客戶發行信託理財產品、規範發行私募投資基金以滿足客戶需求、建立第三方資金托管制度等。建議當局通過加強金融基建建設,修訂並完善金融法律,為金融各個子行業的發展奠定基礎。這將對推廣澳門元的運用具有積極作用及深遠影響。(以上內容僅為學術研討之用,不代表中國銀行觀點。)中國銀行澳門分行青年協會 楊燊榮 彭詠怡迷你倉出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