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七七抗戰與台灣先賢的中國夢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爆發蘆溝橋事變(見圖,迷你倉資料照片),日本藉機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台灣與中國大陸進入中日戰爭的敵對狀態。斯時,日本殖民地的台灣日軍分析,壓倒性的多數台灣民眾「過份相信支那(中國)的實力,依然以舊有的民族觀念視支那為祖國,誹謗我國。過半數的人希望支那勝利及至台灣復歸支那,且有害時局的惡質流言不絕」。據日本殖民當局彙整的密件檔案,反應自北支(七七)事變爆發至八月中旬的一個多月間,全島台灣民眾充滿祖國情結的反日言論及抗日事蹟,竟多達七十餘件,許多人稱支那為祖國。事實上,台灣同胞整個日據五十年都視中國為祖國。《馬關條約》割台,一八九五年日軍入侵台灣。乙未之役,台灣義軍和黑旗軍奮起抵抗,僅四個半月陣亡就超過七、八千人。接著各地的武裝抗日風起雲湧,先後長達七年之久。一九一五∣三六年間,台灣志士實行非武裝抗日運動,深信祖國將來必定能收復台灣,但「於此刻到來前不可失去民族特性,涵養實力以待時機」,故從事各式各樣的文化啟蒙運動,以延續民族傳承和對祖國的認同。七七事變時,台灣已經被日本殖民統治四十二年,但台灣民眾仍稱「支那是我們本島人的祖國」、「中國為我們的祖國」,並認為「台灣將回歸祖國」。這使日本殖民政府極度心懼不安,日本殖民當局終於以舖天蓋地的激烈手段,發動「皇民化運動」,即進行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日本化」思想改造運動。是時,廢止中文、禁演中文戲劇、強迫台灣人燒燬祖先牌位、大肆破壞台灣原有寺廟,尤其是廢止中國的祖先姓氏;日本人愈壓迫,台灣人民的反抗也愈激烈,台灣志士乃歸返祖國,分別投入國、共的抗戰陣營,獻身於這場民族的保衛聖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台灣民眾是舖天蓋地的熱烈歡迎台灣光復,重回祖國懷抱。台灣同胞以全島歡騰慶光復的方式,再次表達其視中國為祖國的認同。戰後由於眾所周知的諸多原因,台獨勢力成形,台獨分離主義建構其台獨史觀的核心論述之一就是前述的「日本殖民統治肯定論」,其結果是切斷兩岸的歷史連結。因此,在台獨論述的教化下,不乏學者認為在日據末期戰爭情勢愈益白熱化的階段,於面對外力的威脅,一舉瓦解了長期存在台灣社會不同民族間之血緣、文化隔閡的心結,日台間構成命運共同體。但是,本省學者陳翠蓮博士反思,如果上述說法成立,「那麼,日本戰敗時台灣人為何不是與日人同悲,卻有相當多的人感到興奮激動,慶幸能夠脫離日本殖民壓迫」。檢視整個日據時期的殖民統治,日本殖民政府與其被統治之台灣人民間的關係,就是屠殺與被屠殺、壓迫與被壓迫、歧視與被歧視的血淚殖民關係。但分離主義者美化和宣揚曾殺戮、壓迫、歧視的日本殖民統治,不為曾被殖民遭致大規模屠殺、慘烈壓迫與制度化歧視的苦難同胞傷痛,蓄意選擇性的忘卻廣大先民血淚,反而打著所謂台灣主體意識「認同本土」、「認同台灣」的旗號,誤導民眾,使台灣民眾選擇性的歷史失憶,潛移默化地使台灣民眾不僅不以曾遭殖民統治為恥,反而以曾被殖民為榮,其荒謬史觀不但背離台灣主體性的真諦,也違背人類的普世價值,數典忘祖,莫此為甚。(作者為世新大學助理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