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反思「七七事變」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迷你倉庫日本中國駐屯軍一部在中華民國北平附近的宛平縣進行軍事演習,夜間日軍以有士兵失蹤為藉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調查。遭到中方拒絕後,日軍於八日凌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七七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也象徵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區域戰事的開始……筆者作為一個普通的、身居華洋雜處的、政治化態勢日益嚴重的香港,過往每年的今天,總會想起上述這段耳熟能詳的日軍侵華史。今年還很有點「另類感觸」,祖國內地與香港,中國與日本,香港與日本,這裡面種種千絲萬縷的關係所衍生的複雜問題,並不是僅僅喊幾聲「打倒小日本」就能解決。筆者一直有個矛盾的結解不開,日本內閣與一般日本平民對外人的態度為何截然兩樣?不少港人很愛到日本旅行,一個原因是欣賞日本人的素質,後者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處於什麼場合,待人接物都是那麼禮貌周全。有一年我到東京,人生路不熟,甫下公車,大雨交加,拖的老爺行李箱的手柄斷了,頓時覺得好淒涼。這時一個日本女士走過來幫我撐傘和扶箱子,一直陪我走到十來二十個店子之遙的下榻酒店。兩天後我轉到大阪,下車後向一個日本小伙子問通往一個會場的路。他說路途不遠,乾脆帶我到該會場。雖然在日本逗留的時間只有一個多星期,但所到之處,路人、酒店和商店服務員,不管來者是否本地人,也不管他們本身有多忙,都禮貌有加,令人好生舒服。回港後與親友談起來,多次到過日本的他們都深表認同。這就令人想到,為何上到國際層面,中日關係不像民間那麼友好?日本政府右翼鷹派的作風,參拜靖國神社、對釣魚島咬住不放,一廂情願地在外交上的頑劣做法,應該未必得到一般日本民眾所認同,日本民眾從小接受順從上級的訓練,沒有像世界其他許多地方的人民那樣動輒反對政府。看看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其三代都沒有親中政治人物,外祖父更是甲級戰犯岸信介。前首相麻生太郎也是著名的右翼鷹派,常發表激進的右派言論,諸如支持日本發展核武,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美化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侵略歷史,否認南京大屠殺,稱台灣是一個「法治國家」;另一前任首相小泉純一郎更大搖大擺多次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依此情況看來,人們有理由相信,中日兩國的民間友好交往應該比前更頻密、更深入、更多方面。且看內地與台灣搞好經濟貿易交往, 「台獨」勢力自然而然日漸衰敗,甚至有瓦解的一天並不難預期。若中國人與日本人自下而上多些交往,感情比前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好的話,那麼日本內閣的氣焰再激進,也會有一天完全消失殆盡!從七十六年前的「七七事變」,到現今的釣魚島事件,都令人看到日本內閣的一個貪字。這裡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中國道家名句贈予「不願共同開發」,要霸佔中國所有資源的日本右翼分子。世界和諧至上,中日友好至上;交流,而不是交戰,對中日百姓以至全世界百姓都有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